•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展望2024 車輛產業加速朝淨零、電動化
      • 工商時報,文/工業技術與資訊
      • 2023/11/1 上午6:37
      • 1886

      回顧2023年,隨著全球晶片荒狀態有所緩解,各國經濟活動在疫情降溫下復甦,俄烏戰爭雖延續,但車廠於俄烏境內供應鏈產能已部分轉移至其他國家下,根據工研院IEKConsulting報告,預估2023年全球汽車銷量將小幅回溫,成長6.1%,重回8,500萬輛水平,前五大車市(中、美、印、日及德)車市均有望呈現成長。

      全球電動車銷量在各國設定淨零減碳目標、搭配多家車廠設定對應目標之驅動力帶動,搭配車款價格逐漸親民帶動下,2023年預估仍可成長超過25%,有望於突破2,000萬輛水平。2023年純電動車46.0%占比持續領先混合動力車之36.4%,但占比差距縮小至9.6個百分點。其中,中國、美國及日本為電動乘用車單國銷量前三位。隨著全球電動車銷量領先車廠,均規劃推出優質平價電動車款,全球電動車普及率有望快速提升,但亦可預見控制成本能力成為競爭勝出關鍵要素。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謝騄璘分析,我國2023上半年各品牌進口車款因晶片短缺情況仍存影響交車時間,有利於國產車款銷售,搭配出口表現回穩及國產新車型導入,雖整體經濟環境及部分國產車型停產仍為影響變數,預估全年產量較2022年成長6.8%。

      ■全球將朝中大型商用車及綠氫供應發展

      隨著淨零時代來臨,國際過去發展氫能乘用車的策略已轉變,市場將更具焦在全球每年產量約270~300萬輛的傳統中大型汽柴油商用車。根據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近期發表的報告,全球道路運輸年碳排60億噸,以目前歐盟碳稅定價每噸超過100歐元,減碳價值效益可觀。預估到2030年,新能源載具將占比60~100%,至2050年間,每年將花費3.4兆美元用於相關產業。在淨零經濟中,低排放汽車和卡車將擁有道路。對車廠意味著資本支出和人員職能的重大轉變。

      根據工研院IEKConsulting報告研究,2022年全球氫能電動車銷量首度突破20,364輛,年增15%,其中韓、中、美三大市場占比超過8成。但自2023年起,主要國家開始調整產業發展方向,加速解決商用車產業端存在的減碳需求,各國產業政策在缺少對應純電動化產品解方下,預示未來龐大氫能電動商用車市場商機。

      在短期發展上,中國企業在吸納海外氫燃料電池技術後,憑藉國產化政策紅利、全球最大產氫國家,以及自有汽車市場規模,目前已是氫能電動商用車領域的強勁對手。但在製造業去中國化議題下,台灣廠商可發揮爭ICT產業優勢,由混合動力系統所需的氫電控制模組、關鍵零件耐久度提升著手,與美、歐、日、韓廠商合作,切入美歐乃至印度、澳洲等新興市場商機。在長期發展上,台灣朝向大力開發再生能源的風光餘電就可藉由氫能轉換,進行具經濟效益的長期存儲。運用再生能源分散式電廠製氫,結合氫能電動商用車輛僅在固定場域充能特性,創造台灣獨特產業生態系,由關鍵零件供應轉向商用載具淨零系統服務。

      ■受軟體定義汽車實現,車電系統重要性及價值持續提升

      在車電市場發展上,受軟體定義汽車實現,車電系統重要性及價值持續提升,產業結構轉化下,供應鏈朝向跨域合作及強化軟硬整合能力方向布局。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沈怡如觀察,以軟體定義汽車為中心發展一體化車載操作系統,為車聯網與自動駕駛提供基礎,軟體將深化至車輛全生命週期,各階段不停轉型優化,實現高等級的駕乘體驗並提高車輛附加價值。軟硬體架構的改變驅使產業從上中下結構關係轉化,形成網路狀的生態系分布。隨著L3自動駕駛將陸續在各國開放,L4移動服務將從示範運行走向正式營運;汽車製造商導入自研平台欲站穩市場地位,供應商積極展現技術深度與整合能力,生態系統改變同時也為半導體、資通訊等產業新進者帶來商機。

      根據工研院IEKConsulting報告,預估2023年台灣汽車電子產值突破新台幣4,000億元,產業長年耕耘成果將逐漸發酵,朝向智慧車輛發展需求,供應鏈持續強化跨領域合作及軟硬整合能力布局全球市場。

      ■全球淨零排放趨勢帶動機車市場朝電動化轉型

      在電動機車產業發展上,全球疫情趨緩及商業使用需求提升,機車市場活絡,淨零排放政策則鼓舞國際大廠朝向電動化轉型,包含Harley-Davidson、BMW Motorrad、Honda、Kawasaki等車廠,均訂定電動機車發展時程及綠色供應鏈目標。根據工研院IEKConsulting報告,2022年全球電動機車市占率提升至6.3%,達371.3萬輛,以亞洲市場占比近9成。展望2023年因國際微型移動與物流外送商用需求熱度持續,中國新國標政策緩衝期將屆滿將帶來部分轉換潮,以及印度FAME政策強勁補貼力道及眾多車款推出推動個人及商用市場加速採用,預估全球電動機車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50萬輛,市占率提升至7.8%。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曾郁茜觀察,未來機車產業供應鏈將面臨減碳挑戰,並迎來油車大廠電動化轉型、電車大廠技術突破,以及新創企業崛起。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