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生成式AI當紅 客製化語言模型吃香
      • 《聯合報》,本報記者馬瑞璿
      • 2024/3/31 上午0:00
      • 471

      ChatGPT二○二二年底風靡全球,從大學生、行銷人員到科技產業工程師,都覺得ChatGPT超好用,既能夠拿來寫報告,還能拿來寫程式,這也讓生成式AI背後的推手「大型語言模型」更受科技界重視。經過二○二三年一整年的發展,業者認為,雖然矽谷大廠風風火火地研發大型語言模型,不過,奠基在大型語言模型之上的「小型語言模型」,更符合企業使用,在市場上也將更吃香。

      ChatGPT的成功,讓生成式AI一躍成為市場當紅炸子雞。

      事實上,AI早已深入民眾生活,包含手機裡面的語音助理Siri、Hey Google,或者是銀行的客服聊天機器人,背後都有AI功能,但為什麼生成式AI推出市場之後,會更受民眾青睞?

      關鍵就在於,早期的AI聊天機器人只能「簡單回話」,當民眾想要詢問更進一步的問題時,早期的AI程式無法深入應答,或者答非所問;而生成式AI則能夠說出一段「完整的回話」,不僅詳細解釋來龍去脈,甚至還可以分析用戶輸入的資料內容,雖然偶爾還是會不小心出錯,但大體而言,生成式AI的應答正確度已經相當高。

      生成式AI能有這麼精確的應答能力,背後歸功於「大型語言模型」。簡單來說,大型語言模型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程式技術,而這種模型可以讓電腦理解人類的語言,並正確回覆人類的提問。

      不過,要訓練大型語言模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只要投入大量的硬體設備,也要投入大量的軟體人才。也因此,目前也只有大型的矽谷科技公司推出生成式AI產品,例如微軟投資的Open AI開發出了ChatGPT、Google推出Gemini,臉書母公司Meta也研發自家的大型語言模型Llama。

      研發大型語言模型不容易,但現在業界探討的首要問題是:「這些科技公司訓練出來的生成式AI,主要說的都是英語,能符合各國民情嗎?」

      日本政壇最懂科技產業發展的自民黨前幹事長甘利明就說,「生成式AI也會因應各個國家文化不同,而有不同的發展。」

      甘利明表示,美國的生成式AI不見得日本適用,舉例來說,在ChatGPT裡面輸入日文後,出來的生成式日文文本不見得正確,「這是因為這套AI系統沒有因應日本文化去做客製,理應要有一套熟知日本文化的資料庫輸入AI,生成式AI吐出來的資料才會比較理想。」也因此,他認為,未來,每個國家都會因應本地文化需求,發展出獨有的生成式AI。

      雖然每個國家都可能發展出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不過,業者觀察,比起大型語言模型,小型語言模型可能更符合企業使用。

      業者指出,每個產業都有自己獨特的Know-how(產業知識),舉例來說,醫療產業會需要的語言模型,跟金融產業就不會相同,也因此,每個產業都會發展出自己的小型語言模型,而這些小型語言模型大多會奠基在大型語言模型的基礎上。

      未來,這些小型語言模型會隨著產業不同,而有各自不同的發展,而且,不需要科技巨擘,即使是科技新創也能夠研發,加上這些小型語言模型會走客製化路線,未來在市場中,預料也會愈來愈吃香。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