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時報,杜蕙蓉/台北報導
- 2020/7/8 上午5:30
- 560
生技產業大利多來了!原訂明(2021)年落日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小英政府已規劃再延長10年、至2031年,適用範圍也從原本的新藥、高風險醫材、動植物用藥、再生、精準醫療,擴大至數位醫療和國家策略生技產品等七大項目,帶動產業力拚上兆產值。
此次修法最受矚目的是新增數位醫療和國家策略生技產品。
生策會會長翁啟惠表示,數位醫療列入新條例,將啟動「資通訊 」(ICT)與「生醫(BIO)」的對話,以台灣高科技業的完整供應鏈和技術的投入,將創造生技業的新契機,而ICT結合BIO發展的新產品,有機會成為台灣生醫業特色。
另外,新增的國家策略生技產品,也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例如今年國內在新冠疫情防疫、疫藥和藥品開發,都有機會成為未來新法加持的項目;甚至未來生醫業加入國際大規模的專案發展,也都可望獲得優惠獎勵,帶動生醫業參與國際賽局。
據了解,為加速修法,打造最能協助生醫產業的法規,經濟部近日已密集拜訪生策會、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緯創集團總監莊紹仁等科技龍頭領軍的生醫團隊,盤點產業政策,俾以讓新法案上路後,能推動產業發展。
就目前時程安排,經濟部已經積極廣納各方的意見,8月將舉辨公聽會,9、10月送行政院審議後,11月送立法院修法,明年底舊法落日後,新法上路再延長10年至2031年。
生策會表示,新修正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涵蓋面廣,除了新藥、高風險的創新醫材、動植物用藥外,2017年修正版也列入新興生技醫藥產品,如細胞治療、基因治療和精準醫療等,目前又更明確細分再生醫療和精準醫療,以再生醫療法今年也可望通過上路,加上數位醫療和國家策略生技產品,精準健康產業的戰略建構已大體完成。
另外,就修法規劃來看,政府也將祭出研發和人培支出可抵減35%的營利事業所得稅、法人和個人股東股款20%可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技術股緩課、認股權核發與緩課等獎勵措施,在在都將推進生技產業拚進兆元產業行列。
(相關新聞見A3)
更多新聞
- 台南芒果飄香新加坡 愛文金煌吸引消費者搶購
- 詐團偽冒第三方支付網站騙賣家 數發部與業者合力掃蕩
- 輝達效應!潤泰北士科首發案 5日進場
- 鳳梨做面膜 簡銓佑品牌銷港日
- 彭啓明:綠領人力需求未因關稅退縮 將加速培育
- 吳誠文:台灣成功創造內需市場 GDP會再成長
- 卓榮泰:積極與美談判關稅 保護產業爭取最好結果
- 加緊談判 我爭取列10%關稅名單
- 尤昭文:創新再升級 站穩亞資關鍵
- 美對台關稅未定 普發1萬暫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