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時報,杜蕙蓉/台北報導
- 2019/9/11 上午5:30
- 441
搶攻再生醫療產業鏈搭建風潮,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表示,再生醫療產業已進入類似半導體產業鏈的發展,預期將建構出類似的產業鏈分工型態,創造台灣獨一無二的優勢,推波產業百花爭鳴,並加入國際賽局,為生技產業爭光。
有鑑於再生醫療已成趨勢,醫界聯盟基金會和工業局10日合辦論壇。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指出,生技產業是台灣下一步要發展的經濟力量,再生醫療產業需要高精度的設備與工具,將帶動台灣相關產業的參與。
台灣大量人才集中在生醫與理工領域,前者是再生醫療的研發主力,而後者將有助於工廠與製程的建構,經濟部正積極思考如何整合資源,讓產業發展更順暢,為台灣打下健康的細胞治療產業基礎。
林世嘉指出,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再生醫療已吸引國際大廠紛紛透過併購與投資買下此領域的技術及知識;而包括美國GE、日本日立、富士等大廠等製造業者,更是瞄準細胞量產製程商機,開發更高端的細胞製造、培養、保存技術;高規格的細胞代工廠、細胞製程的自動化設備、低溫物流、數據及雲端監控等,類似半導體的產業鏈正在全球搭建。
林世嘉表示,半導體的產業鏈分工略分為IC設計、IC晶圓製造、IC封裝與測試、IC模組與通路;這與再生醫療產業鍊中的研發、細胞製備、品管與物流、提供治療等相似。
台灣於半導體的製造與品管之優勢在於晶圓製程中的良率管控、高規格的無塵室、數位品管系統、產業自動化流程與設備自製能力高。
她強調,複製半導體的經驗應用到細胞與再生醫療的製造與品管,在台灣發展具有一致性品質保證的高規格細胞製備場所,並引入雲端監測系統、發展再生醫療的產業自動化流程,是台灣獨一無二的優勢。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政府已經注意到再生醫療領域的潛力與重要性,期待與各界合作共創再生醫療產業鏈。
科技部次長謝達斌說,細胞治療已進入春秋戰國時代,最後勝出的往往來自於多個利基的結合,台灣若要發展此領域,需要找到好的戰略夥伴,透過新創、併購,串聯上下游的能量。
更多新聞
- 大腸癌可預防 精準醫療保安康
- 小心腸中風 膽囊炎易誤診腸胃炎
- 大腸鏡篩檢 一期患者五年存活率95%
- 深禾醫今登錄創櫃板
- 百日咳今年35例 青少年占近4成
- CEV策略聯盟 進軍菲律賓市場
- 藥都結合農旅 安國產值破10億
- 仲恩幹細胞新藥 傳捷報
- 訊聯拓展再生醫療應用
- 好食好事加速器 助企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