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美中對抗升級 台灣的機會與挑戰
      • 《經濟日報》,社論
      • 2024/5/26 上午0:00
      • 249

      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將對中國製的電動車、鋰電池與礦物、太陽能板、半導體等產品提高關稅。其中,電動車進口關稅將由25%提高到100%,今年起生效。其他從今年開始生效包括電動車用鋰電池及電池用零組件(由7.5%提高到25%),以及太陽能板(由25%提高到50%)。而半導體與非電動車用鋰電池的關稅稅率提高,則分別於2025年及2026年起生效。

      這是在川普政府之後,拜登政府對中國實施的最廣泛加徵關稅措施,各界預測美中貿易對抗將再度升溫。而拜登政府此次提高對中國進口產品關稅的舉措,一般認為與今年底的總統大選有關,希望藉此強化其推動美國製造業回流的形象,爭取選民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反應中國國內產能過剩情況的嚴峻,已經引起貿易對象國的擔憂,欲透過關稅調升的方式遏止其產品的低價輸出。

      鼓勵甚至是施壓使製造業回流,這是美國政府長期的施政方向,從歐巴馬、川普到拜登政府,都以此為目標,只是手段不同。歐巴馬時代的先進製造夥伴計畫,以鼓勵、合作的方式推動美國的再工業化;川普則改以懲罰性關稅的措施,逼使製造業逐步移出中國;拜登一方面延續川普時代的關稅懲罰措施,同時又以補貼與施壓並重的方式,欲使供應鏈轉移至美國國內。

      而近期拜登政府擴大對中國懲罰性關稅的作法,更可視為其對川普競選言論的回應,利用執政優勢,在任內就逐步實現川普針對中國威脅的部分政見,即擴大對中國部分產品的關稅課徵,如電動車、半導體等。

      不過觀察近期中國經濟的發展,其國內消費需求下滑,導致汽車等主要商品內需市場低迷,各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各國更擔心中國藉由低價出口的方式,消化其過剩的產能。因此,美國政府近期對中國的提高關稅措施,應非僅為競選考量,亦有意藉此防堵中國產品的低價傾銷。

      不過本次美國對中國擴大課徵關稅的產品中,部分產品占美國市場的比重不高。以電動車為例,中國車廠主要的生產銷售以國內市場為主,約占九成,其外銷主要對象為歐洲、泰國、澳洲等地,美國自中國進口的電動車數量很少。但因中國車廠過去挾政府補貼而具成本優勢,在中國尚未大舉入侵前,美國即提前宣示將進口關稅提高至100%,防止中國製電動車以低成本優勢搶入美國市場,填補其國內需求下滑造成的市場缺口。

      再以半導體為例,在美國對中國高階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的管制下,大陸自然地將原本高階製程產能轉向成熟製程,但中國國內的成熟製程需求有限,未來勢將透過出口而衝擊全球半導體市場,尤其是成熟製程的半導體產品。美國擬自2025年調高中國製半導體產品關稅至50%,不但提前預防中國的傾銷,更等同於宣示將對中國半導體產品進行全面的封阻,從對高階製程材料與設備的管制,到成熟製程產品的懲罰性關稅課徵。

      目前國際機構如IMF或其他輿論對美國此舉或有不同意見,中國也可能因此採取報復措施,導致加大兩大經濟體間的貿易壁壘,以及可能造成美國通膨問題的惡化等。但在各界對中國內需不振、國內產能過剩的疑慮下,再加上美國總統大選的推波助瀾,美中貿易對抗的層級恐仍將因此持續堆高。

      台灣業者過去已開始進行全球供應鏈的重新布局,未來仍應繼續積極推動相關工作,甚至強化供應鏈的韌性與彈性,以因應美中兩國經貿對抗升級所帶來更多的全球經貿不確定性。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