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工研院拚創新 引領產業向前
      • 《經濟日報》,工業技術與資訊
      • 2024/8/25 上午8:03
      • 204

      透過產學合作 積極投入研發 協助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扮演經濟堅實後盾


      經濟日報 工業技術與資訊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指出,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因應未來不斷變化的世界。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大學教授保羅.羅默(Paul Romer)提出的內生性成長理論(theory of endogenous growth),就是立基於人類有意識的運用知識與技術研發,經過不斷創新和進步來提供貢獻。

      劉文雄說,台灣研發法人機構在政府長年支持及與產學界合作下,持續投入研發資源、培育優質人才,建構適合科技研發的環境、形塑創新文化,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後盾。要落實科技的創新價值,不能缺少智慧財產權的管理,讓研發者能充分運用自己創造的新知識與新技術,尤其當前智慧財產權的功能,不僅是被動防禦工具,更可做為企業營運的核心資產和市場競爭的有力武器。

      工研院連續七年八度榮獲科睿唯安(Clarivate)「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連續八年拿下具創新界奧斯卡獎美譽的「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更連續17年累計共66項技術獲獎,儼然是國際級的研發機構。


      工研院三策略推動創新創業
      劉文雄表示,工研院擘劃「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等四大應用領域的研發科技,並加入共通的「智慧化致能技術」領域,如AI人工智慧與資安、半導體晶片、通訊、智慧感測等,整合跨領域前瞻技術與應用的基磐,以創新前瞻的研發能量,解決產業問題,布局產業未來十年的發展。


      新創事業並非易事,從人才、資金到商業化歷程,方方面面都是挑戰。劉文雄補充,工研院以「創業文化養成」、「輔導新創育成」、「籌資新創資金」等三大策略推動創新創業,以促進研發成果產業化。

      「創業文化養成」方面,工研院邀請許多具有創業經歷之院友、業界人士,運用座談會形式分享創業故事,引發同仁對創業的興趣,並舉辦院內創業競賽,在初期透過新創基礎課程,進階商業化演練與業師輔導機制,協助工研院研發團隊累積新創實力。成功打入決賽之團隊,更進一步提供超過十年創投經驗之業師一對一輔導,以及實際市場驗證機會,讓具潛力的新創團隊學習實際創業所需的能力。而評審提供的建議和評論,也讓新創團隊能清楚掌握優勢和劣勢,促進團隊重新思考以市場角度檢視技術、市場定位及商業模式,為未來的創業之路做更周全的準備。今年創業競賽,工研院同仁跨單位組成參賽隊伍高達29個團隊,顯示創新創業文化已在院內發酵擴散。

      「輔導新創育成」由創投專家組成的「商業化諮詢委員會」(CAC),提供市場明確性、技術完整度、財務合理性等專業諮詢,以創業投資思維,訓練團隊易位思考。並由創業投資公司進行育成輔導,提供創投視角觀點解析、市場思維與商業資源鏈結,加速新創驗證與落地。

       「籌資新創資金」方面,工研院鏈結科技市場與資本市場,透過建立早期資金投入新創平台,也推動專利應用多元化與貨幣化,以多年衍生新創與技轉的經驗建立「無形資產」評價專業,與金融機構合作對新創事業與中小企業進行專利融資,新創企業手握獲專利之技術,經工研院評估結合評價公司報告,就有機會取得銀行融資。


      目前已聯合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與台灣逾40家金融行庫,成功協助多家新創與中小企業,以專利獲得銀行融資資金數億元,創造後續難以計數的資金綜效。如新創公司「創未來科技」,以自主研發之晶片、微封裝、雷達演算法、機械╱散熱設計、資訊系統設計等關鍵專利技術,經工研院專業團隊的技術與專利評價,使得該新創公司獲得信保基金的高額擔保,由凱基銀行提供高額的融資額度。

      目前工研院已新創多達166家公司,近五年成立的新創企業就有23家,包括榮獲國際科技研發獎肯定的「福寶科技」,以外骨骼仿生機器人技術得到緯創、USCI Japan與國發基金投資,成為亞太區域前三大外骨骼復健機器人供應商;獲知名旅遊電商肯定的豐趣科技; 取得國發基金、台杉創投與日本住友商事逾億元投資的「邑流微測」,以全方位的液體檢測解決方案,爭取到超過百家的半導體、能源環境、生醫材料等國內外客戶青睞。

      台灣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得以在技術創新上不斷創新突破,建立強大的研發與創業生態系統,透過我國在多元的創新創業型態與智慧財產權完善管理,台灣產業將持續提升國際競爭力,為全球經濟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提要

      透過產學合作 積極投入研發 協助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扮演經濟堅實後盾


      經濟日報 工業技術與資訊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指出,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因應未來不斷變化的世界。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大學教授保羅.羅默(Paul Romer)提出的內生性成長理論(theory of endogenous growth),就是立基於人類有意識的運用知識與技術研發,經過不斷創新和進步來提供貢獻。

      劉文雄說,台灣研發法人機構在政府長年支持及與產學界合作下,持續投入研發資源、培育優質人才,建構適合科技研發的環境、形塑創新文化,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後盾。要落實科技的創新價值,不能缺少智慧財產權的管理,讓研發者能充分運用自己創造的新知識與新技術,尤其當前智慧財產權的功能,不僅是被動防禦工具,更可做為企業營運的核心資產和市場競爭的有力武器。

      工研院連續七年八度榮獲科睿唯安(Clarivate)「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連續八年拿下具創新界奧斯卡獎美譽的「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更連續17年累計共66項技術獲獎,儼然是國際級的研發機構。


      工研院三策略推動創新創業
      劉文雄表示,工研院擘劃「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等四大應用領域的研發科技,並加入共通的「智慧化致能技術」領域,如AI人工智慧與資安、半導體晶片、通訊、智慧感測等,整合跨領域前瞻技術與應用的基磐,以創新前瞻的研發能量,解決產業問題,布局產業未來十年的發展。


      新創事業並非易事,從人才、資金到商業化歷程,方方面面都是挑戰。劉文雄補充,工研院以「創業文化養成」、「輔導新創育成」、「籌資新創資金」等三大策略推動創新創業,以促進研發成果產業化。

      「創業文化養成」方面,工研院邀請許多具有創業經歷之院友、業界人士,運用座談會形式分享創業故事,引發同仁對創業的興趣,並舉辦院內創業競賽,在初期透過新創基礎課程,進階商業化演練與業師輔導機制,協助工研院研發團隊累積新創實力。成功打入決賽之團隊,更進一步提供超過十年創投經驗之業師一對一輔導,以及實際市場驗證機會,讓具潛力的新創團隊學習實際創業所需的能力。而評審提供的建議和評論,也讓新創團隊能清楚掌握優勢和劣勢,促進團隊重新思考以市場角度檢視技術、市場定位及商業模式,為未來的創業之路做更周全的準備。今年創業競賽,工研院同仁跨單位組成參賽隊伍高達29個團隊,顯示創新創業文化已在院內發酵擴散。

      「輔導新創育成」由創投專家組成的「商業化諮詢委員會」(CAC),提供市場明確性、技術完整度、財務合理性等專業諮詢,以創業投資思維,訓練團隊易位思考。並由創業投資公司進行育成輔導,提供創投視角觀點解析、市場思維與商業資源鏈結,加速新創驗證與落地。

       「籌資新創資金」方面,工研院鏈結科技市場與資本市場,透過建立早期資金投入新創平台,也推動專利應用多元化與貨幣化,以多年衍生新創與技轉的經驗建立「無形資產」評價專業,與金融機構合作對新創事業與中小企業進行專利融資,新創企業手握獲專利之技術,經工研院評估結合評價公司報告,就有機會取得銀行融資。


      目前已聯合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與台灣逾40家金融行庫,成功協助多家新創與中小企業,以專利獲得銀行融資資金數億元,創造後續難以計數的資金綜效。如新創公司「創未來科技」,以自主研發之晶片、微封裝、雷達演算法、機械╱散熱設計、資訊系統設計等關鍵專利技術,經工研院專業團隊的技術與專利評價,使得該新創公司獲得信保基金的高額擔保,由凱基銀行提供高額的融資額度。

      目前工研院已新創多達166家公司,近五年成立的新創企業就有23家,包括榮獲國際科技研發獎肯定的「福寶科技」,以外骨骼仿生機器人技術得到緯創、USCI Japan與國發基金投資,成為亞太區域前三大外骨骼復健機器人供應商;獲知名旅遊電商肯定的豐趣科技; 取得國發基金、台杉創投與日本住友商事逾億元投資的「邑流微測」,以全方位的液體檢測解決方案,爭取到超過百家的半導體、能源環境、生醫材料等國內外客戶青睞。

      台灣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得以在技術創新上不斷創新突破,建立強大的研發與創業生態系統,透過我國在多元的創新創業型態與智慧財產權完善管理,台灣產業將持續提升國際競爭力,為全球經濟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