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時報,文/吳筱雯
- 2022/5/23 上午4:40
- 1235
大陸堅持清零,在3月底封閉上海與昆山整整一個月,即使逐步解封至今已經超過三週、上海市政府號稱復商復市一週以來,多僅是「只聞樓梯響」,許多台廠還是持續受到物流干擾,iPad重要產區之一的仁寶南京廠、MacBook Pro產區廣達上海廠,仍受供應鏈限制,蘋果預估將衝擊本季營收40~80億美元。
也因此,蘋果希望在中國大陸以外地區增加產量,並在美國總部會晤越南總理傳達將供應鏈擴展至越南的想法,一方面是有迫切需要,另一方面等於變相向中國大陸的堅持清零、侵害企業權益,提出抗議。
然而務實而言,不論是蘋果、還是其他消費性電子大廠,甚或是台灣代工廠,要將供應鏈大規模撤出中國的困難度都非常高。
以蘋果來說,蘋果在執行長庫克主導下,中國供應商佔比越來越高,業界人士透露這不只是成本考量,中國已經是蘋果的第二大市場,庫克深信可以藉由「工廠綁市場」的策略,在為提高中國就業率做出實質貢獻,以此來保護蘋果的大陸市場免於被中方打壓。在這種思維下,蘋果很難將主力產能撤出中國。
而且,iPhone、Apple Watch、MacBook零組件1,000~3,000多個,中國供應商占比又越來越高,就算將終端組裝搬去越南、印度,供應鏈要跟著大遷徙也不容易,越南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就是零組件從華東、華南以貨車運抵北越,兩、三天就到,可以最大幅度降低供應鏈大遷徙過程中帶來的問題,換言之,除非蘋果願意花大錢替供應鏈解決遷徙的成本,否則誰要主動給自己找麻煩?
另外,客戶對於供應鏈撤出中國一直三心二意。舉例來說,中美貿易戰剛開打時,所有的品牌客戶都要求台灣代工廠在東南亞提出產能備案,然而隨筆電、智慧型手機、遊戲機等重點產品不受關稅影響後,原本急如星火的品牌客戶,竟又放慢腳步繼續在中國生產。尤其去年東南亞疫情連番肆虐時,本來信誓旦旦要代工廠在越南生產Pixel手機的Google、本來計畫去年下半年要代工廠明顯增加印度產能的蘋果,因為中國最不受疫情影響,而又全部拉回中國生產。
現在中國為了堅持清零的種種措施,讓包括蘋果在內的品牌又認真動了將供應鏈遷出中國的念頭,可是蘋果最後對中國灰心喪志而撤出多少,最後恐怕還是要看中國到底要堅持清零到什麼時候而定!至於在這段疫情反覆發生的期間,蘋果高層經常「三心二意」的反覆決策,也就一點也不足為奇了。
更多新聞
- 永湖集團導入AI瑕疵辨識 智慧製造接軌國際
- 台灣大投資智寶登興櫃 林之晨:打造IP旗艦戰隊
-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訪團參訪亞創中心 進行產業交流
- 傳甲骨文等公司將助TikTok續留美國 待美中敲定協議
- 美迪士尼等3大影業巨擘 怒告中國AI公司MiniMax侵權
- 融合AI+半導體 南科打造創新引擎
- 庫克:蘋果在美擴產 將有骨牌效應
- 川普訪英前夕 谷歌大砸68億美元投資英國
- 愛立信:台灣站在API風口上
- 微星、華碩電競掌機 H2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