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春田窯 AI淬煉柴燒陶藝魂
      •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 2024/6/30 上午0:00
      • 43

      憑著窯體結構設計兩項專利,榮獲2017巴黎發明展銀牌獎的春田窯,40年來,柴燒工藝不斷精進,更將窯場融合田園生態、客家文化、小農栽種,讓春田窯轉型成文創體驗園區;對創辦人廖增春來說,柴燒窯不僅孕育出一門工藝技法,更象徵著苗栗在地產業文化的傳承。

      提一壺茶,各倒入一般水杯、柴燒陶杯中,神奇的是,從陶杯入口的茶湯,口感溫潤、茶味較濃,茶單寧引起的澀味、驟降;酒類也是,從陶杯入口的高樑酒,尾勁的嗆辣感,沒了。

      有如此大的變化,廖增春給了答案,「水分子變小了」,透過柴燒杯裝過的水、茶、酒、咖啡等,只要10秒鐘,口感升級,主因經過柴燒的淬煉,陶杯不只是單純的容器,而是「恢復性器皿」。

      廖增春表示,熱愛品茶的行家或是喜歡養壺的茶友,就會專門找柴燒壺、柴燒杯來使用,尤其茶葉中的天然茶油來養壺、養杯,會讓器皿表面色澤變潤、變深,觸感更加滑順。

      吸引收藏家 養壺養杯掀熱潮

      提到柴燒陶藝,他話匣子停不下來,不過話鋒一轉,談到40年前創業之初的歷程,廖增春坦言,現在想起來仍會一陣鼻酸;1991年政府推動產業西進,苗栗的裝飾陶瓷產業也在行列之中,眼看老瓦斯窯荒廢、陶瓷業逐漸沒落,他滿是不捨,決議試試看,聽老師徐煥堂的想法,將瓦斯窯改為柴燒窯,就這樣一腳栽進柴燒窯領域。

      不過這一投入,磨難才開始,且過程長達三年之久,陶藝師、廖增春女兒廖心瑜回憶,當時只要父親開怪手要去挖東西,阿公馬上就會拿棍子出來、作勢阻擋,有幾次真的把機具玻璃敲破,但父親很尊重阿公,只要看到他阻擋,就會把怪手熄火、走掉。

      老父親激烈的阻止廖增春投入柴燒窯改建,因為每月賺到錢、扣除家用後,資金就投入設備改造,但卻都一去無回,也不知道兒子的窯場能否成功;家人不支持,廖增春自身心理壓力也很大,他說「那種看不到未來的日子,每每想到就一陣酸楚」。

      設文創園區 推廣客家生態系

      老父親的阻擋,實際上,是對兒子的不捨,心疼他投入大量時間、資金,卻苦無結果;背地裡,只要廖增春不在家時,就會幫忙整地、除草、準備好木材,默默的把「前置作業」都做好。

      家人沒說出口的支持,讓他更加堅定;耗費三年,廖增春催生出苗栗首座柴燒窯,產出的作品讓市場驚艷不已,當時更吸引媒體報導,他也無私地和產業分享、交流,不料事後卻出現不少「被致敬」的作品,雖讓家族感到無奈,不過廖增春卻不介意,反而擁有滿滿正能量,認為產業可以少走很多路,有利苗栗柴燒陶藝文化不斷持續發展。

      成功研發苗栗首座柴燒窯,不過廖增春給自己的挑戰不僅如此,他想讓柴燒陶藝作品良率更高、質量更好。此外,熱愛故鄉的他,賦予春田窯的責任不僅僅是柴燒工藝的據點,更是文化傳承的起點。

      廖增春與媳婦杜真誼、女兒廖心瑜、女婿莊淵文等二代年輕團隊,陸續透過SBIR(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計劃、SBTR(推動中小企業城鄉創生轉型輔導計畫/Small Business for Township Revitalization)計劃,合力將柴燒窯場再優化,並同步進行場域的轉換。

      透過SBIR計劃,春田窯研發改良窯體結構設計,讓作品可燒出單一落灰、火痕及同時具有落灰火痕的高價質柴燒工藝品,大幅提升作品價值及獨特性。而春田窯更以「直倒焰式複合型柴燒窯」和「落灰效果佳之柴燒窯」拿下二張專利,並榮獲2017巴黎發明展銀牌獎。

      廖增春還將AI智能模擬系統導入柴燒製程中,將柴燒製程參數數據化,強化春田窯柴燒製程穩定度,提升產品高值化,讓文化傳承數據化、不再單靠經驗值;而杜真誼、廖心瑜則是春田窯場域轉換的兩大主力推手,成功將苗栗客家飲食文化、生態農產資源融合在其中,讓春田窯轉化成為柴燒陶藝文創體驗園區。

      在轉型成陶藝文創體驗園區後,春田窯透過跨域異業相互合作,經營發展更加多元化,包括假日市集、柴燒窯代燒、陶藝體驗、特色商品販售、農特產品及特色餐飲等,讓春田窯附加價值更高。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