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廢棄鋰電池回收 業界籲環境部完善政策
      • 《經濟日報》,高雄訊
      • 2024/6/17 上午0:00
      • 143

      廢棄的鋰電池是新興電子污染物,若未妥善處理,危害環境至巨。據統計,全球一次性鋰電池每年使用數量多達500億顆,廢鋰電池回收及處理成為棘手的問題。隨著電氣化時代來臨,電動車加速取代燃油車,可預見未來將迎來數量龐大的淘汰動力型鋰電池,應速謀處理之道。

      台灣目前已掛牌上路的電動車超過6萬輛,2040年將邁入運具全面電動化,每年以倍速增加。名仁資源科技公司副董事長陳奕潔呼籲,業界應正視電動車動力電池報廢後無處去的嚴重性,環境部須有完善的政策以及執行系統,將其納入回收及循環經濟體系,避免成為環境之害。

      鋰電池處理業是特許行業,目前政府共發出兩張執照,名仁成立7年,是國內最大鋰電池專業處理廠,無論在設備及技術先進度與處理能量均居領先,也受到國外推崇,甚至吸引日同業前來觀摩。

      陳奕潔表示,通路回收的報廢鋰電池送到名仁工廠後,經拆解及物理與化學處理技術,收回鋰鈷鎳鋅錳等有價「黑粉」,化廢為寶,重新導入應用,減少採礦帶來的環境破壞,部分料源來自電池廠的製程廢料。身為台灣鋰電池資源產業協會理事長,她表示,全台處理業者不多,經營卻不易,原因是國內多數廢鋰電池不是在地處理,而是很大比例輸出海外。

      鋰電池處理是各國逃不掉的環境課題,過度仰賴國外具有風險。陳奕潔呼籲政府應扶植業者建立可以自給自足的處理能量,而非一味「往外送」。目前台灣禁止PCB廢板進口,應防範有朝一日國外也關上大門的可能。首先要改變的是,要提高處理廠的補助金額。目前回收通路可獲得相同的補助,卻轉賣國外以獲得更高收益,以致國內處理業者空有產能,卻陷入「無貨可處理」的窘境,也因為設備稼動率偏低而難以獲利。

      此外,應建立民眾報廢電池是有價資源的正確觀念,輔以合理的獎金,提高回收誘因及回收率,扭轉大量淘汰鋰電池被隨意丟棄的局面。(翁永全)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