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時報,陳碧芬/台北報導
- 2020/6/2 上午5:30
- 386
疫情期間放無薪假人數破表,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人才媒合平台卻天天熱鬧,各式公司開出的AI人才需求總數持續增加,其中又以機器學習技能占缺近四成最多,金融業台灣人壽也在平台上徵求全職的自然語言資深工程師等,薪資條件全部採「面議」,不惜為標的人才付出高價。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表示,機器學習包含傳統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其中備受矚目的「深度學習」,是種機器學習的方法,藉由模仿人類大腦神經元的結構,定義解決問題的函式,應用場景相當廣泛。
目前,在台灣市場營運的多家金融科技新創事業,就善用機器學習技術作為經營核心,例如高頻量化交易的Kronos Research,主動式管理美股投資的高曼計量,以及部分香港金融科技業均把台灣視為人才招攬的重要基地。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指出,全球勞動市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發生重大衝擊,且勞動力市場的基本面加速被數位轉型破壞。
BCG研究團隊分析,依目前情勢發展下去,屆及2025年,全球生產力損失恐怕會從6%惡化到11%,並導致未實現的GDP達到18兆美元,各國政府不僅必須立即採取行動,應對短期挑戰,而且還要為未來重建人力資本。
BCG估測疫情期間工作權益受損的人數,裁員、無薪假或工作時間減少,2020年全球將超過19億人,占全球勞動力的一半以上,短期內失業率可能會超過17%,依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數據,勞工收入損失恐怕高達3.4兆美元,不同部門間的影響差異很大,受鎖定措施直接影響的部門遭受的打擊最大。
BCG預計,全球範圍內80%以上的裁員將來自非食品零售業、製造業、住宿餐飲業、旅行和建築業。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指出,事實上勞動市場在疫情之前就已發生變化,過去大家擔心「人工智慧是否會開始取代工作」,實際上人工智慧會成為一項通用基礎科技,如同網路或是行動裝置等,「人工智慧將帶來新的產業、新的商業模式及就業結構」,也代表它將可能消滅現有的多種職業,就像這波疫情改變很多工作內容。
該校指出,運用機器學習技術來計算規則,因為電腦運算速度的提升,讓機器學習更有能力,才讓人工智慧出現突破性的發展,包含傳統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其中備受矚目的「深度學習」,因此可以發現,業者對AI的需才在後疫情階段,機器學習技術類別特別當紅。
更多新聞
- 上銀獲AREA循環經濟領導獎
- 源洋實業 專注電機端子、配線材料製造
- 盈錫精密螺帽 躋身全球前三大
- 程泰集團二代接班 成形
- 昱銘穎擴大產能 新廠Q4啟用
- 臺灣皮爾磁 助力工業資安防護
- 川普:擬對進口銅課50%關稅 藥品稅率可能是200%
- 富強鑫東南亞出擊 連創佳績
- 喬山營收 創最強6月
- 氣候威脅銅礦供應 擾亂晶片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