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時報,吳筱雯/台北報導
- 2020/2/15 上午5:30
- 324
受到農曆年提早至1月下旬影響,廣達1月營收僅629.85億元,月減超過三成、年減亦達25.9%。
不過,更嚴苛的挑戰還沒到,不僅農曆年後開工日延後至2月10日,返工的員工又得隔離檢疫兩周才獲准進廠作業,另外,以中小企業為主的供應鏈開工更晚,返工狀況也比一線組裝大廠差,預期2月的營收挑戰極大。
廣達在去年第四季Apple Watch、筆電、伺服器出貨同步增加的「激情」過後,1月營收立刻顯現出淡季與農曆年假的雙重影響,營收月減超過三成、年減幅度亦達25.9%,NB出貨量200萬台,也低於去年同期的260萬台。
廣達在中國有三大主要廠區,分別是以生產筆電與Apple Watch為主的重慶廠區,還有以生產伺服器與筆記型電腦的上海廠區,以及以穿戴裝置、物聯網(IoT)為主的常熟廠區。
據了解,廣達三大廠區農曆春節期間都有留守員工加班生產,只是,留守員工的人數與產量相對有限。
自從重慶市、上海市與江蘇省政府表定2月10日復工至今,廣達都不願對外說明各廠區復工的狀況,更不願意透露返工率,僅表示每個廠區所在地方政府規定不同,難以一概而論,廣達會遵循政府對防疫的要求依序復工。
不過,供應鏈需要多少時間回復正常運轉,恐怕才是代工大廠復工順利與否的關鍵。
據悉在復工順序的安排上,大陸各地方政府幾乎都是優先滿足當地陸資大廠的需求,再來才是從嚴審核大型台資代工廠的復工許可,中小企業居多的電子業中、下游供應鏈,多被排在復工順序的尾端,這也是中、下游供應鏈開工日期多晚於大型代工廠的主因,換言之,就算供應鏈已順利開工,返工率也還有待觀察。
在供應鏈返工出貨不明朗,以及返工員工都得隔離兩周,據此推估最快自2月24日起,產量才可望從低點逐步拉高,此外,組裝廠與中上游供應鏈手中還有多少庫存材料,也會影響2月營收。
多數廠商均不諱言2月營收壓力很大,業界甚至悲觀預期,就算繳出腰斬的成績單也不奇怪。
更多新聞
- ICP攜手CIP 打造千億渢妙智慧風場
- 精聯秀智慧倉儲關鍵技術
- 關乎國安?中華電憑證事件全解析
- 思科晉泰建AIOT研發中心
- 中華電瞄準轉型商機
- 專家:台灣電支監管完備 籲評估強化法遵金檢密度
- 街口支付:客戶隨時可提領
- AI動能強 光寶科6月營收136億元攀21個月新高
- 光寶科 三大引擎齊發威
- 工研院與產官學研組團赴歐 開啟6G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