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電動車 地緣政治新競局
      • 《聯合報》,記者鍾張涵、林秀姿/專題報導
      • 2024/6/17 上午0:00
      • 135

      「電動車可能成為繼半導體之後,下一個地緣政治戰場。」法國外貿銀行首席亞太經濟學家艾雷洛(Alicia Garcia Herrero)說。

      今年上半年,電動車成為歐美與中國大陸的角力戰場。美國總統拜登率先出手,針對中國七大關鍵產業加徵懲罰性關稅,其中電動車增加稅率幅度高,一口氣增加4倍至102.5%。下半年歐美更加重力道:歐盟6月12日宣布7月起對陸製電動車加徵額外關稅,自目前的10%稅率調升至最高48%。

      美中電動車產業競逐激烈,電動車先驅特斯拉(Tesla)持續稱霸美國電動車市場,擁技術與量能優勢,從高價搶攻平價、擴大版圖;中國大陸的電動車滲透率居全球之冠,更是電動車相關廠商的殺戮戰場:比亞迪、蔚來、小鵬、長安、理想、吉利廝殺搶市,並在電池、系統、馬達、鋰鎳鈷錳等材料領域具備優勢。

      歐洲則有老牌車廠德國BMW、賓士、福斯和奧迪爭相因應減排政策啟動轉型,並有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恩智浦三大車用半導體支柱。日韓政府全力政策扶植零組件出口、充電站技術與材料出口。東協各國力爭成為汽車生產樞紐。

      台灣如今則以台積領軍的半導體產業晶圓代工、IC設計,及各大零組件、電池、系統、材料廠,與各國爭搶核心技術與系統出口商機。

      電動車核心「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電池與電機幾乎是大陸擅場,電池的市占率超過6成外,電機馬達最關鍵的稀土儲量、開採與精煉也幾乎掌握在中國手中;電控系統則由歐美居主導地位。

      歐美靠懲罰性關稅抵擋中國電動車進口,但新戰局靠懲罰性關稅恐只擋得了一時,想勝出,還得靠關鍵元件才能坐穩電動車戰略地位。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