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能源配置不調整 電價如何能不漲?
      • 工商時報,社論
      • 2024/7/4 上午4:40
      • 116

      倫敦的國際環境與發展研究所IIED日前發表報告:2014到2023年間,全球前20大城市有將近6,500天的氣溫超過攝氏35度,比前十年多出了1,740多天。事實上,今年5月8日,高溫造成的用電量攀升,已讓美國德州現貨電價比前一日飆漲了近百倍,讓人側目。

      所以說:高溫可怕嗎?可怕。但高溫帶來的高電價更可怕!

      台灣首當其衝,繼6月21日的夏至當天讓台北信義區迎來了多路段停電,6月27日的高雄左營區、前金區也跟著陷入了黑暗,能源政策和電費調漲再次成了繞不開的話題。很多人聽不懂經濟部長郭智輝6月15日說的:「電價不是愈便宜愈好!」不過,這句話聽在產業界耳裡分外刺耳,也讓這位科技業出身的經長備受批評。

      致命的熱浪不停灼燒四大洲,世界氣象組織表示,未來五年的高溫天氣有86%概率超過2023年,一年只會比一年更熱。拉回台灣,能源進口的壓力讓電費欲漲難降,偏偏還硬扛了高耗能的半導體和人工智慧(AI),能源供給不足加上需求驟增,台灣確實走到了能源政策的十字路口。

      隨著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9將於今年11月在亞塞拜然首都Baku登場,台灣準備怎麼看待全球氣候變遷?決定全球電費高低的關鍵因素又是什麼?台灣的電價或是說能源價格難道越貴越好?

      高溫高電價肯定對經濟發展不利,史丹福大學與達茨茅斯學院在2022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1992~2013年的極端高溫讓全球經濟累計損失16兆~50兆美元,熱浪會衝擊經濟成長主要是因為流失生產力,極端高溫不但導致工作暫停,也會增加工傷的可能性,溫度升高還會拉高電價成本,降低農業收成,擾亂電力供應,並影響勞工的健康和生產力。

      不過,相對於台灣擔憂供電不足與電費漲價,這個世界卻有不少地方開始為了能源太便宜而傷腦筋。以歐洲為例,由於太陽能的快速普及,西班牙的能源價格就越來越便宜;上午11點到晚上7點之間,批發市場上的電價已到了零的水平。即使在德國這個氣候略為陰沉的國家,因為風力充足,去年的8,760個電力可交易時段中,有301個的批發價格來到了負值。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烏俄戰爭催化,讓歐洲的再生能源新增裝置達到了美國的兩倍,新增太陽能發電容量為56GW(百萬瓩),新增風電容量為17GW。到2030年,歐盟能源消耗總量的43%將來自再生能源,遠遠高於2022年的23%。為什麼可以這樣?答案就是「中國」。中國的綠色浪潮席捲歐洲大地,而太陽能產業的獨占鰲頭更讓中國掌握了下一波綠色科技的權杖。

      早在去年底COP28與會者同意在2030年將再生能源產量增加兩倍之前,中國的綠色科技就開始發力,國際能源總署(IEA)稱,2023年的太陽能光電模組價格年減近50%,由中國主導的全球光電製造能力卻成長了兩倍。所以,講到風電與太陽能,大家已經繞不開中國,偏偏中國在綠色科技的發展又是地緣政治衝突中最讓人揪心的一環。

      事實上,中國的綠色科技發展路徑和橫掃全球的中國電動車一樣:先是在本國大規模推廣,並不停推動商業化,當擁有最多的用戶、最強的供應鏈和最深的營運模式之後,向全球輸出肯定是捨我其誰了。根據IEA預測,2023年的全球太陽能生產已首次超越石油,一旦太陽能取代石油,對全球地緣政治的影響將無比巨大。

      回顧歷史,如果說歐洲是憑藉能源革命實現了工業化的百年發展優勢,那中國非常可能用綠色科技成功彎道超車,然後進一步改變全球的產業格局。無論如何,今天全球生產的每十個太陽能電池板中就有八個來自中國。想實現ESG,再生能源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全球化時代,產品便宜一定不好用;去全球化時代,中國的電動車不但便宜還好用。夾在中間的台灣,一方面承受著半導體和AI護國神山美譽兢兢業業的打拚,一方面又得受制於非核家園的綠色轉型天險,需求暴增加上供給受限,能源政策會如此腹背受敵進退兩難其來有自。

      如果西方世界一味圍堵中國,進一步加劇綠色能源和地緣政治的交錯影響,會不會中國的綠能威力讓某些國家電價變便宜了,然後我們眼睜睜看著便宜電價加持了競爭對手,台灣卻只能苦哈哈的承受著半導體和AI高耗能帶來的高電價,產業界最後終究會被逼得大喊:「笨蛋,問題就是在電價!」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