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時報,李書良/綜合報導
- 2020/8/8 上午5:30
- 311
中美科技戰愈打愈烈,9月15日美國對華為「斷供」大限正逐漸逼近,繼全球晶圓製造霸主台積電7月表態稱屆時不向華為供貨後,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梁孟松7日也表示,中芯會遵守國際規則,並強調美方禁令對中芯的影響在可控範圍。
第一財經報導,受惠於市場需求強勁,中芯國際6日披露的第二季度財報表現亮眼,淨利暴增逾六倍再創單季新高,但美方對華為的禁令會否衝擊中芯營運仍受市場關注。
8月7日財報會上,當被問及中芯是會否在9月14日後繼續對華為供貨時,梁孟松表示,中芯絕對遵守國際規則,「我們絕對不做違反國際規章的事」。
他並稱,有很多其他客戶正準備進入中芯有限的產能裡,因此華為禁令對中芯國際的影響應該在可控範圍。
梁孟松的說法被市場解讀為中芯可能配合美方對華為斷供。
另談及損失華為業務對中芯先進製程的影響時,梁孟松坦言,先進製程的開發的確需要夥伴客戶的幫助,但未來若情況有變,公司也會尋找其他替代方案。
美國商務部在2020年5月15日宣布,任何企業供貨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給華為,必須先取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禁令有120天緩衝期,意謂著9月15日將正式生效。
分析人士預估,美方禁令或將瓦解華為在國際的5G布局,並預測其5G設備在2021年初可能停供。
在台積電表態後,大陸各界轉把希望寄託在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身上,希望其能替代台積電。
但如今連「自家人」的中芯國際也聲稱要遵守國際規章,華為的5G道路已然愈發緊縮。
其實,近期中芯國際在資本市場上的動作已引發外界關注。
5月初,港股上市的中芯宣布要在大陸科創板上市,更僅用45天就完成上市申請;美方宣布華為禁令當天,中芯國際旗下中芯南方獲得大基金等國家隊增資。
7月17日中芯國際在科創板掛牌,股價大漲逾200%,總募資額高達人民幣(下同)532億元。
受前晚美國宣布擴大制裁字節跳動、騰訊等大陸應用程式業者消息拖累,陸港科技股7日重挫,中芯國際港股收報29.9港元,大跌8.7%,惟2020年以來仍累計上漲136.6%。
中芯國際A股收報80.47元,跌5.13%。
更多新聞
- 美媒:微軟再裁員9000多人 高達全球人力4%
- 外資唱旺 台積AI營收再戰高
- 外資:待變數釐清 台積有望反應利多
- 有企圖心 也有三挑戰
- 穩懋強攻光通訊布局
- 超微新品連發 引領PC/AI運算新紀元
- 台積解散氮化鎵研發團隊
- 暑假旺季 IC台廠攻遊戲商機
- 輝達赴北士科 李四川積極溝通
- 半導體美製減稅大加碼 台積電喜迎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