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免疫療法給付 病友2願望
-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 2019/11/18 上午0:00
- 120
肺癌變成新國病,健保給付免疫療法重燃晚期肺癌病友一線生機,但申請門檻嚴格,大部分二線晚期癌友連嘗試的機會都沒有。病友團體呼籲,健保署能與藥廠協商採「西瓜甜再付錢」機制,先讓病人用藥,如有反應,健保再開始給付。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目前健保給付免疫療法可用於八種癌症、11種適應症,在肺癌方面,不管是作為一線用藥或是二線用藥,均需檢測生物標記PD-L1,對二線患者來說較不公平。
「癌症治療應以病人為中心」,蔡麗娟說,二線晚期癌友歷經多次用藥,身心承受煎熬,此時再一次取樣檢驗,難度極高。即使身體能夠負荷,但採樣檢體品質往往不好、檢體不夠,而無法順利檢測。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北榮一般胸腔科主任陳育民說,健保給付肺癌病友免疫療法,條件過於苛刻,每年肺癌新增患者人數達1萬3000多人,截至目前,符合健保給付規定、實際用藥病友卻只有313人。
陳育民說,在國外,肺癌患者使用部分免疫藥物之前,不用測試PD-L1表現量,反觀台灣,連二線晚期病人都得再挨上一刀,才有機會跨入門檻。此外,基因變異的癌友使用標靶藥物,即使一兩年之後產生抗藥性,還是不符合申請條件。
蔡麗娟說,期盼健保放寬申請資格,多給癌友活下去的機會。英國、澳洲、加拿大、泰國、南韓等國在給付免疫療法時,二線晚期肺癌病友並不用檢測PD-L1,而是直接用藥。
健保經費有限,蔡麗娟說,建議國內醫界參考臨床用藥經驗,擬定標準治療準則,一般只需幾個療程,就能知道是否適用免疫療法,如效果不錯,再由健保給付。而療效未知之前,則請藥廠自行吸收,錢應該花在刀口上,「西瓜甜,再付錢」。
更多新聞
- 推動AI健康分 拒保族重燃新希望
- 與菲深化合作 臺灣形象展開鑼 聚焦五主軸
- 川普:晶片、藥品關稅 應高於25%
- 佳世達搶智慧醫療商機
- 亞大創辦人蔡長海 獲選工研院院士
- 川普訪陸差臨門兩腳 波音與大豆
- 健喬擬收購健亞 國發基金成關鍵
- 免疫負債 流感季節9月提早報到
- 東洋淋巴瘤藥獲健保給付
- 川普預告 晶片、藥品關稅將高於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