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局布局低碳科技 TIE展秀成果
- 工商時報,文/黃台中
- 2021/10/15 上午4:40
- 898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14日起一連三天在世貿一館展出,經濟部能源局以綠能科技為主題,在會場打造「永續發展館」,以「淨零碳排、綠能永續科技」為主軸,完整展出節能、創能、儲能及智慧系統整合四大面向研發成果,也向業界展現提前布局低碳科技的技術策略,協助相關綠能產業,在面對淨零碳排浪潮時進行綠色轉型。
台電公司公布再生能源發電概況,顯示太陽能發電已超越水力發電,成為臺灣第一大再生能源。在能源局支持下,工研院研發團隊此次展出「穿隧氧化層鈍化接觸(TOPCon)太陽電池」技術、「瓩級的製程餘氫發電燃料電池系統」、「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技術」等創新技術。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長王人謙表示,穿隧氧化層鈍化接觸太陽電池,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投報率高、能源回收期短三大優勢,電池轉換效率達23.5%,模組功率達360W,目前已在工研院臺南六甲院區進行戶外驗證,粗估20MW試量產電池及模組每年產值上看臺幣3億元,為臺灣太陽能產業帶來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另一項展覽的亮點「瓩級的製程餘氫發電燃料電池系統」,直接採用工業生產過程的混合氣體,省去純化氫氣過程。利用製程產生的餘氫,發電的副產物更是只有潔淨純水,可以協助半導體產業減少碳排放。
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技術,則是利用石灰石的碳酸鈣為吸附劑原料,吸附煙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形成迴路,所產出之高純度二氧化碳有減碳效益,亦可用於生產輕質碳酸鈣、微藻養殖、燃料及化學品等高價值的產品,目前已在台泥花蓮和平水泥廠實地建置,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鈣迴路試驗廠。
工研院歡迎對永續發展議題與綠能科技有興趣的民眾及廠商前往永續發展館參觀,10月23日前也可利用線上數位觀展。
更多新聞
- PMC鄰近預熱技術 金屬製造業省能70%
- 凱柏四大核心技術 助攻低碳智造
- 中台衝刺循環經濟商機
- 建立國際產業戰略聯盟
- 東訊董事長劉兆凱辭任退休 東元副董事長吳素秋接任
- 第三期減碳行動方案 環部10日公聽會盼凝聚共識
- 台塑新智能與波蘭SKB集團簽署MOU 展開5大戰略合作
- 吳誠文: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 台灣扮催化劑促共榮
- 太陽能玻璃業集體減產
- 台塑集團新能源 揮軍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