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精準健康商機旺 三大關鍵打造整廠輸出新模式
      • 工商時報,林啟萬
      • 2022/11/25 上午6:47
      • 580

      在新冠疫情等因素推波助瀾下,根據《2022年生技產業白皮書》,2021年我國醫療器材產業營業額史上第一次跨越2千億元大關,達到2,363億元,其中出口值1,461億元,除了是連續三年達到千億元水準,出口值年成長24.8%,增幅更創下五年來新高。

      在市場急遽增長之際,受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5G等資通訊(ICT)科技加持下,醫材市場逐步透過跨領域研發合作,追求個人化、數位化、精準化,涵蓋範圍也逐步從「已患病族群」的醫療層次,拓展至「健康、亞健康族群」的促進健康層次,市場也朝向「精準健康(Precision Health)」領域進行全面布局。

      國內業者在技術開發過程中,亟需與學術界、醫界交流對話,甚至期盼能爭取到國際合作機會並吸取經驗,因此臺灣廠商想要發揮跨學科、跨產業的研發綜效,進而搶攻全球精準健康商機,有不少挑戰。雖然AI分析能力持續精進,不過數據蒐集來源複雜、不明確,使得分析結果的精準度有落差,因此累積的健康大數據還無法發揮出最佳化的價值。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醫材市場面臨削價競爭的「紅海」,臺灣也正面臨了選定利基市場的難題。

      綜觀國內目前有三種關鍵工具,可供業者充分運用。第一是「橋樑」,就好比業務員要找客戶,對接雙方需求的媒合工具必不可少,生醫業者、ICT廠商研發智慧醫材設備,急需臨床實地應用、作為修正改善的參考,同時,醫院端也企盼有更創新的資通訊、生醫科技可協助病患更快復原、減少醫護成本,因此找到產業對話的「橋樑」,也就是平台,相當重要。像是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工研院2020年打造了「TIBIC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平台」,提供產品開發所需的擬真醫院的實體情境,可以加速商品上市時間,能助攻建構我國精準健康產業的生態系。

      另一種形式則是聯盟,像工研院結合產官學研成立「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整合AI、半導體晶片與通訊技術、資安技術,打造長照驗證體系的服務新模式,提供總體服務解決方案,至今已有橫跨資通訊、保險、照護服務、機構設施、學研等逾20家業者加入。

      藉由跨領域場域、聯盟組隊等方式來協助精準健康產業,攜手醫材、資通訊業者、醫院、學校、國際合作夥伴、創投,可以協助建置完整的生態系,讓廠商的高階醫材研發更貼近民眾需求、商品化腳步更快速,進而打造出整體服務輸出海外的新模式。

      第二是「馬路」,臺灣是外貿導向的經濟體,除國內銷售通路更得布局國際市場,因此有必要藉由國際合作提升產業界研發量能及產品競爭力。許多國際生醫大廠已陸續與政府、法人展開合作,幫業者鋪好了邁向國際的「道路」,像工研院與默克集團(Merck)合作人才培育,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2020年在臺灣成立「未來醫療實驗室」。

      美國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成員之一的楊森藥廠(Janssen Biotech, Inc.)推出的「臺灣楊森計畫」,以專案形式補助、輔導我國生技團隊研發、製造等能力,幫助臺灣生醫團隊在研發、產品的市場方向更明確,學習到國際第一線的實戰經驗。

      第三是「導師」,若有些業者還不知道該如何起步、或者缺乏「補助誘因」,需要有人推一把,就可善用「政府與法人服務」。像是經濟部技術處推出的「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就是提供產業研發補助、智財權歸屬等投入研發創新的誘因,藉此提高企業投入技術研發的意願、強化企業科技創新的應用能力。工研院也同步結合自身的研發能量,串聯了學界、醫界、法人及業界,協助生醫業者切入「委託研究開發暨生產服務」(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CDMO),幫助業者更精準切入適合的市場,提高商品競爭力進而掌握國際商機。(林啟萬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