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公共衛生普及和醫療技術發達,人類平均壽命上升,高齡化已經是全球趨勢,失智症罹病人口也將持續成長——每3秒鐘就有1名失智症新發個案,預計2050年全世界將有1.5億人口罹患失智症。
因此對許多人來說,活得長已經不是重點,大家更希望的是延長「健康」平均壽命,追求高品質、高尊嚴的成功老化生活型態。
此外,另一個必須關注的問題則是少子化,這將導致醫事人力短缺及照護成本持續上升。因此,導入創新科技(例如:5G、AI、互聯網等)以增加醫療效率和照護品質,滿足高齡者及家屬的需求,已經是時勢所趨。
同時,創新科技也將治療場域,逐漸由醫療院所延伸至居家場域,提供居家疾病預防、疾病監測、個人化訓練等多元應用。
LTPA失智症精準訓練方案
樂齡智造科技與職能治療師陳宜男合作,打造「LTPA失智症精準訓練方案」,就是把失智症非藥物治療數位化,提供AI失智症遠距訓練課程。
這套課程是由AI系統針對不同患者病況,提供個案管理師(簡稱個管師)客製化非藥物訓練課程方案,為患者進行無時差遠距訓練。若患者大腦認知情況改變,AI系統將主動提醒個管師更換訓練難度及課程內容。而透過每天10到15分鐘的大腦活化訓練,患者亦能維持認知能力,進而預防及延緩失智症,延長健康壽命,達到成功老化的目標。
建立跨領域核心競爭力
此方案是根據大腦可塑性理論所架構,發展線上認知訓練模組,結合物聯網技術,讓使用者可輕鬆在家接受個管師指導,進行遠距訓練課程。其中所運用到的相關技術包括:
- 通訊及資訊串聯技術:使用者在家運用設備後,數據會直接上傳雲端,進行長期監測及分析,並提供醫事人員做為治療參考。
- 數位分身:引進AI技術,預測使用者的認知衰退風險,並提供示警功能。
- 遠距數位賦能:透過物聯網設備,結合視訊裝置,讓個管師可透過一對多的方式,進行遠距訓練課程。
- 跨單位電子病歷資料應用:訓練數據資料會即時上傳雲端,呈現視覺化報表,再傳送到使用者的會員資料;還會同步傳到日照中心、醫院,甚至海外照顧據點,以方便醫事人員進行管理。
系統之所以能整合,背後的團隊功不可沒。科技方面,有深耕物聯網、系統整合,投入市場經驗超過20年的樂齡智造科技;醫療方面,有彰化基督教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失智症研究中心主任和職能治療師陳宜男等專業醫事團隊擔任顧問;同時,邀請臺灣知名藝人、也是樂齡智造科技公關長、失智症倡議者唐從聖擔任代言人。
透過資源整合及行銷推廣,樂齡智造科技在臺灣已將這套系統導入超過20家醫院,包含:亞東醫院、高雄榮民總醫院等。還有超過100家長照據點購買設備與服務,包含:臺灣護理之家協會、台北市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等,甚至輸出海外市場,如:日本Kaikaya日照中心、新加坡Healthcare Matters職能治療所。
開發長照領域技術
面對臺灣迎來超高齡社會趨勢,工研院理解產業技術運用之需要,投入相關技術研發,例如:開發「互動式數位娛樂工具」,不用安裝觸控式螢幕,使用手指點擊投影畫面,即可進行遊戲,預期在未來可以不受儀器限制,增加單次的使用人數,降低場域的平均成本,促使更多高齡者能夠透過玩遊戲的方式,預防大腦退化及延緩失智症。另一項「跨科別醫療決策輔助平台」(iMAS),則可以將大腦認知等相關數據串聯至醫院資訊系統(HIS),增加醫療院所導入平台的意願。
未來,隨著可預期的慢性病患者逐漸增多,連帶也可能迎來照護費用持續高漲、照護專業人員日漸稀缺的時代。對此,工研院將目標朝向「行動樂活」、「照護輔助決策系統」、「智能促參」等次領域,深耕重點項目,並以延長健康壽命、減少不健康餘命為主要目標,帶領臺灣產業進行升級轉型,持續發展創新應用,實踐成功老化的健康韌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