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IEKTopics|構築最佳的健康幸福社會

隨著全球老年人口比例攀升,凸顯了家庭結構及性別平等價值觀改變,同時影響流動市場的發展,導致勞力短缺和單身家庭的增加,更可能會使人與機器的關係發生變化,尤其以日本這種超高齡社會來說,狀況更為明顯。在如此背景下,「成功老化」的觀念因應而生,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曾提出以下觀點:2020年到2030年是「健康老化的十年」

所謂的「成功老化」,意味著人們能夠因自己的長壽而深感滿足,並有信心這種狀況可以持續下去。換句話說,「成功老化」建立在保障每個人身心獨立,以及處於健康長壽的社會體系中,這兩個條件必須相互配合,不能有受害者和合成謬誤(Fallacy of Composition)。日本詩人宮澤賢治(1896~1933)便曾說過:「當全世界的人都幸福的時候,才會有個人的幸福。」

由此可見,延長「健康平均餘命」將是確保每個人身心獨立以及增加各世代社會參與機會的必要手段。而跨世代的社會參與,不但能促使價值觀和交流多樣化,也能創造一個更加富裕的社會。

 

科技有助建立健康社會

為了建立最佳的健康社會,技術研發及應用的腳步也必須隨之加快,這使得現代工程師的社會責任愈來愈大,我們也必須創造一個讓工程師們可以大膽接受挑戰的實驗場域,以及不依賴人力勞動的新技術環境。而隨著先進知識與高科技的普及,未來可預期的是,黑盒測試將充斥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工程師們則必須提供可靠度高的黑盒測試,以利於日常及緊急使用。

同時,人工智慧(AI)和多重感測器技術也不斷演進,威脅著勞動市場。AI和多重感測器的結合,可以執行類似意識的功能,即使用五感進行識別(檢測)、推斷(預估)和回顧(模擬)。

以美國為例,AI現已成為法官顧問。然而,當人們面對無意識的AI,產生其自我和意識存在的懷疑時,就會出現恐怖谷(Uncanny Valley)現象,顯示出社會到底能給予「無意識AI」多大的道德權利與容忍度。或許在這個時代中,AI應該被社會定義及被賦予為「副駕駛」般的道德權利,就像是法律實體一樣。

 

促進外太空人類活動發展

建立起「成功老化」的社會,也與能否引領人類進入外太空活動直接相關。

相較於地球,月球環境只有1/6的重力,因此,如果能在月球表面建立一個基地港口,就可以節省發射火箭所需能量,而月球極區所累積的氫物質,則被視為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太空船燃料。

太空人喜歡擺脫地球引力束縛,凝視藍色星球。然而,外太空的生活環境非常惡劣,這促使他們的行為和表現變得遲鈍,免疫和生殖功能也如老年人般下降,也就是說在太空飛行時,彷彿面臨一場老化的過程。因此,如果能夠建立「成功老化」機制,就可以促進外太空的人類活動發展,而人類疆域也能藉此擴展到外太空。

 

雙醫學,人生健康的支柱

在醫療方面,可從「再生醫學」和「預防醫學」兩大面向分析。

自2019年起,日本放寬再生療法相關規定,這也使得以幹細胞為主要技術的「再生醫學」,正在進入正規的醫療環境中,並持續發展。從藥物領域的醫療經濟學角度來看,如果倫理和法律允許在每種再生療法中使用同種異體幹細胞,再生療法的應用情況將大幅增加。以目前狀況來看,透過基因編輯技術衍生的CRISPR/Cas9,在體細胞應用方面,仍受到倫理和法律的限制,無法用於生殖細胞。至於先天性疾病的治療,如何才能被允許使用這項技術?

某些大型生物醫藥公司制定的戰略如下:一,選擇目標疾病和患者病情概況,包括罕見疾病;二,積累電腦模擬、體外和體內實驗的小成功,為未來做好準備;三,獲得進行臨床試驗的機會;四,最終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建立療法,就像針對COVID-19的mRNA疫苗(經核苷酸修飾)情況一樣。

對於邁入高齡社會的今日,「預防醫學」非常重要。許多與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眼病、肌肉衰弱、心理健康和失智症等,罹患率攀升,已經為社會帶來負擔。為了解緩這些疾病症狀,人類需要運用可穿戴或無接觸的感測器,正確讀取生物訊息,特別是疾病感應徵兆,應該納入預防醫學的醫療器材軟體(SaMDfPM)。SaMDfPM能夠提供健康促進和引導,潛移默化地推動行為改變和制度改善,例如:選擇健康飲食、不服用藥物、適當休息、不強迫運動等。

從遠距通訊發展角度來看,商業化視覺感測器已經取代手動觸覺檢查。而分享觸覺訊息需要高度道德感,必須貫徹完整的數據理念,包括數據是可追溯的、清晰的、同步的、原始的、準確的、完整的、一致的、持久的,可供所有人使用,包括沒有情感的AI和機器,這樣才能確保社會安全、穩定和有效性,更能有效且更健康地支持人類活動,就像日本插畫家加古里子(1926~2018)在1968年繪製的未來預測地圖一樣,即使經過55年也不會褪色。

 

重視心靈,讓世界更好

由前述得知,這段變革的十年可能是這世界最重要時刻。雖然日本藝術家坂本龍一(1952~2023)將20世紀定義為充滿戰爭和屠殺的毀滅世紀,但現代人應該以「成功老化」來開創重建的新世紀。新一代的工作者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對機器人幾乎沒有牴觸情感,因為多數人都曾經看過以培育人類心靈的貓型機器人哆啦A夢為主題的動畫,有一定程度的親切感,而主題曲《打造我的心》則是由日本歌手平井堅所演唱。

然而,一味仰賴機器也並非恰當。以音樂家莫札特為例,他得知節拍器的存在時,非常高興,認為可以用來完美地演奏樂曲;當管弦樂團進行演奏時,他便使用節拍器進行指揮而不是指揮家,結果卻是一場悲劇性的演出。因此,機器不應該成為主要的駕駛員,只能成為與不完美人類合作的副駕駛。

如果只有人類才能擁有心,那麼應該選擇心靈相通的活動,因為這些活動只能在人與人之間進行,並且應該在與AI和機器共存的世界中受到重視。

真正的「強大包容設計」(Robust Inclusive Design)理念,是可以在任何時候,融合生物體人工創造兩者活動,這也正是「成功老化」所需要的。因此,包括無意識AI和機器在內,我希望這個世界能夠因為每個人的想法和對他人的關懷,而變得更好。

 

----------------------------------------

參考文獻

1   Kazumasa Yamada (2019) An Acquaintance with an aging society. Social Sciences 2019, Vol. 8, 110. doi:10.3390/socsci8040110

2  Kenji Miyazawa (1926) Noumin geijutu gairon kouyou. https://www.aozora.gr.jp/cards/000081/card2386.html

3  Miller, R. S., Nerurkar, G. and Lawrence, D. J. (2012) Enhancement hydrogen at the Lunar poles: New insights from the detection of epithermal and fast neutron signature. J.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Vol. 117, E11007, doi:10.1029/2012JE0041

4  NASA (2019) Artemis program. https://www.nasa.gov/specials/artemis/

5  JAXA (2020) Space Life Story Book. https://iss.jaxa.jp/med/images/71532_story.pdf

6  Ryuichi Sakamoto (1999) SAMPLED LIFE-RAW LIFE OSAKA&TOKYO. Wea Japan, Tokyo(Audio CD).

7  Ryuichi Sakamoto (2001) Zero Landmine. https://www.sitesakamoto.com/update/zerolandmine.html

8  Hiroshi Ishiguro (2012) Cover page of SCIENCE, 10 Oct 2014, Vol 34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Rv3jtwICs

9  David Cyranoski (2019) Japan's approval of stem-cell treatment for spinal-cord injury concerns scientists. Nature 2019, Vol. 565(7741): 544-545. doi: 10.1038/d41586-019-00178-x

10  Ito, Y., Kim, Y., Nagai, C., and Obinata, G. (2011) Contact estimation by vision-based tactile sensors for dexterous manipulation with robot hands based on shape-sensing. Int. J.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s Vol. 8: 225-234.

11   Yamada, K., Nozawa, S., Hayashi, H., and Murotani, K. (2021) Self-efficacy of public health nurses in disaster health activities: An Exploratory study. J. of Japan Soc. of Disaster Nursing, Vol. 22, 3, 111-121.

12  Kenji Miyazawa (1932) Gusuko Budori no Denki. https://www.aozora.gr.jp/cards/000081/files/1924_14254.html

13  Satoshi Kako (1968) Daruma-chan to Kaminari-chan. Fukuinkan Shoten, Tokyo. ISBN978-4-8340-0159-4

14  Ken Hirai (2002) Ookina Furu-Doke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3hvxbM_ubw

15  Ken Hirai (2017) Boku no Kokoro wo Tsukutte y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DKRk4IKauY o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jWB4Z5yT48

(所有網站皆於2023年5月10日閱覽)

本文檔案:2023 IEKTopics|構築最佳的健康幸福社會下載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