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時報,林淑惠整理
- 2025/10/14 上午4:40
- 142
智慧科技加持,創新醫療更具前瞻性,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表示,近年持續擴大智慧醫療的研發與落地,已為中華電信帶來穩健但仍屬早期的營收貢獻,營收每年穩定成長,主要來自SynDr.遠距醫療視訊平台之專案與維運、在宅照護/AIoT量測串接、雲端與專線服務。
中長期來看,簡志誠認為,隨著通訊診療常態化、電子處方箋上路、示範場域擴張,加上中華電信在平台+雲網+AI的持續投資,智慧醫療將同時帶動社會效益與業務成長。
中華電信近年已在五大領域擴大智慧醫療的研發與落地,包括遠距病人監測(Remote Patient Monitoring,RPM)結合AIoT裝置監測血壓、血氧、心電、體溫、活動數據,搭配雲端平台與警示機制,支援慢病管理與高齡長照。5G緊急救護與行動醫療已提供救護車端即時回傳影像與生理訊號。遠端手術教學與專科會診利用5G多訊源/AR協作技術,支援跨院跨科手術觀摩。
另外,透過AI協作,SynDr.平台與院內醫療資訊系統(HIS)/快速醫療互通資源(FHIR)介接,支援多訊源視訊、跨科會診、標記註解與診療紀錄同步流轉。樂齡健康與長照應用已整合穿戴、跌倒偵測、定位與健康警告,亦已提供長者健康監控、照護通報與跨機構共享視圖。
簡志誠強調,科技帶動創新醫療,中華電信已將AI、物聯網與5G等技術融入智慧醫療,包括應用AI及深度學習與大數據分析,提供醫療機構更精準進行疾病預測與診斷,物聯網則讓穿戴式裝置與醫療設備得以即時監控病患生理數據,強化居家照護與慢性病管理,而5G高速低延遲的特性,更使遠距診療與智慧病房成為可能,讓偏鄉地區也能享有高品質醫療服務。
智慧醫療導入AI與雲網等技術的應用,亦從遠距門急診延伸到在宅急重症、透析照護與醫院營運,包括AI自動生成紀錄將看診對話與照護重點自動轉換為病歷摘要,AI預警模型已與醫院合作建立敗血症與洗腎低血壓預警模型,提升洗腎病患安全,AI語音掛號24小時提供預約服務,智慧客服+生成式AI即時回覆院內諮詢,多語衛教與翻譯運用生成式AI將制式照護與用藥指引轉化支援多國語言,幫助病患、新住民與外籍看護更快理解內容。
遠距醫療方面,中華電信已攜手醫師公會全聯會、玉山銀行、資拓宏宇共同組成「健康台灣智慧醫療大聯盟」,協助基層院所快速導入通訊診療與在宅服務,擴大醫療平權與數位轉型效益。
更多新聞
- 宇瞻攜手虹彩光電前進日本 展示膽固醇液晶電子紙
- 李四川:新壽提107億分手費 市府拒絕
- 強茂迎轉單 業績進補
- AI熱潮下記憶體供不應求 三星估Q3營利創3年多新高
- 台日半導體同盟會議 日前防相籲強化對中國抑止力
- 甲骨文攜手超微搶攻AI商機 將推出採MI450晶片雲端服務
- 記憶體晶片銷售 三星重返龍頭
- 甲骨文攜手超微 挑戰非輝達算力
- AI算力對決打上桌面 輝達DGX Spark交貨 台鏈居首功
- 輝達 揭GW級AI工廠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