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 2025/4/4 上午0:00
- 110
國產推減碳混凝土,打造碳權大樓。國產(2504)集團推廣「有減碳能力」的碳礦化混凝土,興建中的南港大型開發案今年起將大量採用碳礦化混凝土,用量達3.3萬立方米,逐步取得經濟規模,下一步搶入大型建案、科技廠辦。
國產副總經理楊志強表示,今年底前針對南港大型開發案將申請國際認證,成為國內唯一擁有碳權的摩天大樓,未來向其他大型建案及科技廠辦推廣,開創循環經濟新商機。
目前同步在國產子公司國宇建材總經理的楊志強表示,國產集團正在興建中的南港大型開發案共有兩棟摩天大樓,預計2027年完工,其中A棟商辦大樓共有26層樓,建築基地面積約4,000坪。國產目前已在其中五樓澆灌碳礦化混凝土,接下來將從四樓至頂樓都將澆灌碳礦化混凝土,使用量達到3.3萬立方米,相當於六分之一台北101大樓的混凝土用量。
楊志強表示,今年將以此指標案件申請國際性的CCT(潔淨煤炭技術)碳權,預計年底前可讓南港大型開發案成為台灣第一、也是唯一擁有碳權的的摩天大樓,建立低碳永續、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若能成功取得碳權,未來也將向其他建商及科技大廠推廣,創造循環經濟新商機。
國產數年前與加拿大Carbon Cure公司合作發展碳礦化技術,所謂的「碳礦化混凝土」是通過工業捕獲的CO2注入混凝土內,將CO2轉換為奈米級碳酸鈣結晶,永久嵌入混凝土中,有效達到碳封存效果。根據該國產發展碳礦化混凝土的進度,國產投入七、八億元進行研究後,已在2023年通過台灣營建研究院CETES(中華民國營建科技審查制度)新材料新工法的國家級認證。
國產表示,目前碳礦化混凝土的減碳階段成果,粗估每立方混凝土減碳可達7至11公斤,以國產建材全年出貨650萬立方米估算,若全數導入碳礦化混凝土,估計減碳相當於185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吸碳量,減碳量相當強大。
此外,國產也將預拌廠的回收水,與國內科技大廠合作捕捉CO2,變成奈米級碳酸鈣溶液,作為混凝土的拌和水,擴大碳封存效果,以上兩項碳礦化技術皆與工研院進行合作研究,將申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今年3月已開始執行。
更多新聞
- Touch Taiwan 4/16登場 聚焦電子紙+PLP封裝
- 聯發科攀近11季高峰
- 綠色和平:AI晶片製造耗電 台積電占全台用電逾8%
- 家登3月營收衝8.63億元歷史新高 第1季創同期新高
- 傳黃仁勳赴晚宴 川普撤回對中出口H20晶片限制
- 台積3月績昂 首季史上最強
- 南亞科 Q2毛利率有機會轉正
- 日月光投控Q1營收 年增逾1成
- 黃仁勳出馬 晶片出口美放行
- 關稅戰》減少關稅損失 美科技供應鏈 急短單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