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原廠藥退出 醫藥界喊「差額負擔」
- 中國時報,王家瑜/台北報導
- 2025/10/14 上午4:40
- 110
今年至9月底,多達47項藥品退出台灣市場。衛福部長石崇良13日強調「退出不等於缺藥」,46項都有替代用藥,另有1項已徵得專案進口廠商。不過醫藥界紛紛呼籲衛福部推動「差額負擔」,增加原廠藥留在市場上的機會,石崇良認為,需要更仔細的討論。
石崇良表示,47項藥品是廠商停止供應,需事先通報,但不等於缺藥,因為都有替代品項;其中移植患者使用的抗排斥藥物「Cyclosporine針劑」,國內一年使用4.8萬劑,用量不大,庫存可供應到明年12月,目前已找到專案輸入廠商,另有口服劑型可使用。
石崇良進一步說明,其中24項是原廠藥,但並非在專利期內退出台灣,可能是原廠改變市場策略。衛福部將修正《藥事法》,未來所有藥品退場,都必須提前半年通報。
醫師姜冠宇認為,衛福部和食藥署釋放出來的訊息,都是偏懲罰思維,未來還會更多的原廠藥退出台灣,將減少很多產業交流的機會,需要思考怎麼鼓勵國內廠商提升品質,他建議2個解方,一是提升健保費,二是讓民眾可以自費買藥。
藥師李懿軒則說,健保目前對同成分、劑量、劑型(三同)藥品的價格是一致的,但在國際社會藥價快速變動的年代,這種核價機制失去了彈性,因此藥界和學界紛紛呼籲,盡速研擬差額負擔政策,也就是同一種藥、不同廠牌,可以有不同的價格,健保只給付基本價,超出的部分由民眾自付。
針對是否考慮推行自付差額,石崇良表示「有很多思考空間」,需考量會不會反而打壓本土藥廠,以及民眾觀感是否不佳,都需要更仔細地討論。他強調,最重要的是要確保藥物相等性,針對三同藥品希望藥效一致,因此將強化「藥性不等通報」機制,鼓勵醫師在治療病人過程中,如果換藥後發現沒有效,應向食藥署通報。
更多新聞
- 宇瞻攜手虹彩光電前進日本 展示膽固醇液晶電子紙
- 李四川:新壽提107億分手費 市府拒絕
- 強茂迎轉單 業績進補
- AI熱潮下記憶體供不應求 三星估Q3營利創3年多新高
- 台日半導體同盟會議 日前防相籲強化對中國抑止力
- 甲骨文攜手超微搶攻AI商機 將推出採MI450晶片雲端服務
- 記憶體晶片銷售 三星重返龍頭
- 甲骨文攜手超微 挑戰非輝達算力
- AI算力對決打上桌面 輝達DGX Spark交貨 台鏈居首功
- 輝達 揭GW級AI工廠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