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時報,楊晴安/綜合報導
- 2025/4/4 上午4:40
- 286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3日凌晨4時重拳出擊,牽動全球經貿格局,尤其近年成為各國「中國+1」、轉移生產供應鏈的熱門地點:東南亞地區,更成為「重災區」。其中,越南被加徵46%對等關稅,泰國、印尼、柬埔寨也都面臨高昂關稅,美國以此防堵中國透過東協國家繞道出口。華爾街更吐槽,川普此舉,讓近年跨國供應鏈的轉移布局成為笑話,也對日後全球供應鏈的調整帶來巨大挑戰。
綜合外媒3日報導,川普聲稱的美國經濟「解放日」嚇壞跨國企業,在全球生產重鎮中國和東南亞被加徵高額對等關稅下,品牌手機大廠蘋果(Apple)首當其衝,陸港蘋概股3日集體重挫,A股藍特光學、藍思科技、立訊精密等盤中跌超10%;港股瑞聲大跌12.8%,舜宇大跌6.6%;蘋果美股3日一開盤重挫8.5%。
分析指出,作為近年跨國供應鏈移轉的代表,蘋果原本的生產基地中國將在美方先前數波關稅基礎上,再面臨34%對等關稅;此外,蘋果在越南生產AirPods、MacBook、iPad等產品;在印度提高iPhone和AirPods產量;部分Mac產品則在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生產,可說無一倖免。
「對等關稅」稅率顯示,美國除了對越南的進口商品加徵46%關稅外,泰國被加徵36%;印尼加徵32%;馬來西亞加徵24%;柬埔寨加徵49%的對等關稅。
財聯社引述荷蘭國際銀行報告直言,此次關稅打擊最嚴重的地區無疑是亞洲新興市場。金融市場研究機構Bespoke吐槽,「如果有公司先前將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越南,那麼恭喜你,對等關稅稅率如今為46%。」
自2018年川普首任任期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以來,在「去風險」意識抬頭下,各國企業轉向「中國+1」的投資布局,該現象廣泛橫跨消費電子及零組件、鞋類、紡織、半導體等領域,當時業者優先選擇與中國鄰近且具有勞動人口紅利的東南亞國家尋求突圍,未料如今再陷危機。
報導指出,美國關稅政策可能促使部分企業重新調整供應鏈,尋找印度、墨西哥等國家作為替代生產基地。越南副總理胡德福本周將率代表團訪美,進一步就關稅議題磋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計畫於4月中旬出訪馬來西亞、越南和柬埔寨。
更多新聞
- Touch Taiwan 4/16登場 聚焦電子紙+PLP封裝
- 聯發科攀近11季高峰
- 綠色和平:AI晶片製造耗電 台積電占全台用電逾8%
- 家登3月營收衝8.63億元歷史新高 第1季創同期新高
- 傳黃仁勳赴晚宴 川普撤回對中出口H20晶片限制
- 台積3月績昂 首季史上最強
- 南亞科 Q2毛利率有機會轉正
- 日月光投控Q1營收 年增逾1成
- 黃仁勳出馬 晶片出口美放行
- 關稅戰》減少關稅損失 美科技供應鏈 急短單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