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焦點產業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expert熱門專家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F別急著在企業內導入生成式AI(Gen AI)? Gen AI技術前緣曲線影響人機協作生產力的灰犀牛效應
        Don’t hurry into implementing Gen AI in your business: Gen AI’s technologmical frontier produces a grey rhino effect for human-robot collaboration.
        • 2023/11/24
        • 2363
        • 16

        「人工智慧(AI)的確非常重要,但這些主題有很多炒作,AI不能治癒癌症或做我們想做的一切事情…,我認為這是對人工智慧的憂喜參半」

        by Charlie Munger, vice chairman of Berkshire Hathaway, 2023

        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是,以運用巨量數據的深度學習訓練,提供對話互動、語言翻譯、文字撰寫、虛擬助理等仿人類的自然語言文本。ChatGPT、Bing, Bard的易訪問與實用性讓生成式AI (Gen AI) 如今蔚為風潮。當然Gen AI價值絕對不僅止於此,還有人機協作如何產生高效益,也被大家視為Gen AI另外一個價值。但不置可否的是企業過度關注Gen AI演算法或AI定位的思路,卻忽略應用Gen AI 前需要的基礎認知及Gen AI技術前緣是人機協作成效的重要環節。而企業主在導入Gen AI前應該要審慎思考Gen AI運作機制、Gen AI技術前緣線、工作任務難易程度的三個環節。適度指派GenAI能夠承擔的工作範圍,人機協作可以提高員工的生產力及工作品質。一旦委派超出GenAI能力負擔之外的任務,則可能有生產力下降和工作品質降低的情況。但關鍵還是企業如何配置工作任務在具有潛在最大生產力的Gen AI技術前緣上,仍是企業需要非常努力的功課。
         

        Gen AI發展沿革與運作機制

        如果這個時點,拋出「人工智慧(AI)無所不在」的看法,應該沒有人有任何異議。AI是除了網際網路推出以來,人類創造的另一種通用技術。如今每一個人人都可以隨心所欲訪問AI(這裡不討論網域限制),AI涉及人類所做的一切事物,改變生活及工作模式,甚至教導人類學習。然而每一個時期AI帶給人類的印象有所不同。有一些人可能認為人工智慧像2001年史蒂芬史匹柏經典之作《A.I.人工智慧》具有形體的機器人,也許是《鋼鐵人》的無形體的助理Jarvis,或是特斯拉的自駕汽車系統,但這些都跟我們現在提到的GenAI涵義有所不同。

        雖然人工智慧以機器學習和預測為亮點,但這些人工智慧應用在人類語言、人類創造力上表現差強人意。直到2017年創建人工智慧新模式,《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一篇跨時代論文發布,基於Transformers過程和注意力機制使用人類語言,又稱作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LLM根據網際網路上全部資訊以及超過10億份以上的文檔,預測文句要出現的詞彙。雖然LLM是增強型自動完成機制,但它寫作水準不高且無法進行考試及任務測試。但GPT4.0可以在GRE口語考試取得99百分排名或SAT取得90百分排名優秀能力。整體上,Gen AI與高薪資、高學歷、高創造性的工作任務有密切關聯。

        ChatGPT、Bing、Bard是我們常聽到的LLM。ChatGPT串接API方式進一步擴大Gen AI能力的最大邊界(又稱技術前緣(Technological frontier))。另外兩個成功的基礎模型,Bing也是OPEN AI,提供有平衡、創意、精確三個Gen AI模式(創意、精確直接使用GPT4.0),Bing的優勢在於可以連結網際網路與圖像創建,大幅提升任務的原創能力;Bard使用自家PaLM 2,雖然允許連接多個AI模型並連結網際網路,但目前帶給使用者的體驗仍落後ChatGPT與Bing。

         

        掌握指派工作與Gen AI技術前緣的尺度來提高人機協作成效

        其實導入Gen AI於營運模式上,我們將對人機協作成效投以新一波關注的眼神。有幾個疑問需要我們思考,包括Gen AI技術前緣為何? Gen AI技術前緣型態為何?指派Gen AI能夠承擔工作類型?人機協作成效為何?一般來說,企業導入新技術後期望生產力提高,所以想知道它技術前緣的生產力最大邊界,有助正確掌握新技術的成效。不同於其他技術,近期BCG與哈佛商學院、麻省理工學院、華頓商學院、華威大學共同研究,758位BCG人員中發現,GPT4.0是鋸齒型狀的技術前緣(詳見圖1)。某些部分有最大生產力的邊界,但某些部分卻不是最大生產力邊界。他們推測雖然Gen AI是擁有千億參數的一套複雜系統,在安全保護與糾正錯誤、敏感主題上有所顧慮,無意間調整參數而削減Gen AI某些部分的技術前緣。這添增指派工作任務在技術前緣上的困難度,容易讓人機協作成效大打折扣。因此,企業內部需要監控Gen AI生產力,即時監控Gen AI的變化。

        Gen AI技術前緣與指派工作任務關聯性

        圖1、Gen AI技術前緣與指派工作任務關聯性

         

        雖然指派工作在Gen AI技術前緣上才能取的最大生產力,但企業難以掌握AI的鋸齒型狀的技術前緣邊界。如果適度指派GenAI能夠承擔的工作範圍(即指派工作任務位於Gen AI技術前緣內),人機協作提高員工的生產力。相較於不使用GPT4.0的工作績效,人機協作的工作品質提高42.5%、工作結案數量提高12.5%、工作速度加快22.5%。雖然這些都是複雜程度不高與生產力較低的工作,但人機協作還是讓員工思維開始依賴Gen AI 建議(員工看法的多樣性大幅下降41%)。人機協作創造較高的生產力的同時,也抑制發散性的思維與潛在創新的構思。一旦委派超出GenAI能力負擔之外的任務,GPT4.0仍會讓結案速度加快30%,但是Gen AI提供貌似真理的建議,也導致處理工作的正確性下降23%。其歸因於也是員工不加思索信任Gen AI產生的後遺症。以上,我們還沒有考慮Valmeekam et al., (2023)提出Gen AI自我糾正成功率僅1%證據,徹底推翻GPT-4的規劃能力。總而言之,即便企業指派技術前緣內的工作,仍有部分證據質疑Gen AI提高工作品質的說法。

        其實坊間許多人士根據自己立場,事事而非大力宣Gen AI偉大的效益,卻陷入Gen AI的高深莫測的漩渦中。但如果我們正視Gen AI問題點,才有可能讓這個偉大科技提供企業更多的便利性、效率性、競爭力。若Gen AI人機協作善於加快工作處理速度和提高工作品質,但需要員工保持多樣性的思考邏輯。有幾個建議事項如下,掌握Gen AI技術前緣規模與邊界範圍,評估擴大Gen AI技術前緣的因素與機會;建構跨部數位資源整合數據庫,執行資料系統化管理與分類,取得指派工作與技術前緣的最佳化配置;培訓員工Gen AI專業,保持員工創意水準,設計創新激勵機制,善用人機協作賦能。

        本文檔案: 不提供檔案下載!
        16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