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焦點產業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expert熱門專家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FIEKView:工研院攜手12大國際機構共筆,揭示2035年十大跨域趨勢
        • 2023/10/24
        • 8875
        • 144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淨零排放等挑戰,各產業也面臨快速演化、轉型升級的考驗。為了協助產業掌握商機,工研院發表2023 IEK Topics《奔未來:深耕50 領跑世界》永續50紀念專刊,揭示臺灣未來十大跨領域趨勢,協助企業打造韌性體質的新肌力。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淨零排放等挑戰,各產業也面臨快速演化、轉型升級的考驗。為了協助產業掌握商機,工研院發表2023 IEK Topics《奔未來:深耕50 領跑世界》永續50紀念專刊,揭示臺灣未來十大跨領域趨勢,協助企業打造韌性體質的新肌力。

         

         

        工研院「眺望2024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眺望2024各產業發展大勢及全球布局策略。首日以「跨域趨勢XGAI崛起」做為論壇主軸,結合2023 IEK Topics《奔未來:深耕50 領跑世界》永續50紀念專刊發表。左起為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所長張慈映、佐臻公司董事長梁文隆、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工研院協理蘇孟宗、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JEF會長豐田正和、奎克生技董事長李鍾熙、黎明工程總經理黃貞凱、泓格科技副總經理鄭樹發、遠見雜誌總經理葉陶聖。

         

        兩大突破,引領未來情境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林昭憲指出,工研院觀測國際最新前瞻報告,並透過關鍵領袖專家會議確認趨勢意涵,最後總結出臺灣2035年十大跨域趨勢為:數位賦權、網宇世界、移動革命、成功老化、健康進化、脫碳能源、低碳生活、資源循環、敏捷治理、韌性城鄉。

        「根據這十大趨勢,我們歸納了2035的願景是:處處是智慧,強韌應萬變,人人均健康,永續可實現。」未來AI將深入滲透生活各層面,若妥善運用,將提升食衣住行育樂等各種生活機能,協助預應災害及危機;同時人類也會更加長壽,但需要科技讓健康狀態與生活品質保持良好水準,並遏止環境劣化與資源耗竭。

        而這十大跨域趨勢,同樣也納入工研院今年提出的「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中的四大應用領域。在「智慧生活」中,涵蓋數位賦權、網宇世界、移動革命,未來數位科技及人工智慧將是關鍵驅動力。在「健康樂活」中,包含成功老化、健康進化,強調建立可信任的健康長壽社會體系。

        在「永續環境」中,囊括脫碳能源、低碳生活、資源循環,打造未來低碳生活,也不影響其他生物環境。而今年新增的「韌性社會」,則包含敏捷治理、韌性城鄉,以科技因應風險,強化公共建設韌性。

        除了歸納十大趨勢,林昭憲指出,今年專刊還有兩項重大突破,第一是首度邀請美、加、日、英、法、德、芬蘭等7國共12家重量級國際科研機構共筆,期望集結國際產業專家之力,洞察最新全球趨勢及研究成果;再由工研院提出相應的臺灣觀點互為參照,從國際趨勢照見臺灣發展路徑,協助企業躍進未來。

        第二則是首次進行大規模民眾調查,啟動「跨世代臺灣民眾共同譜寫的2035生活樣貌」問卷,由工研院率先推衍出2035年20大生活情境,再邀請超過3100位臺灣民眾參與調查,了解他們對於2035臺灣社會的期望。

        結果發現,所有2035未來情境皆獲得民眾6成以上支持,期望最高的前五項情境分別是:防災無死角、打敗疾病、照護很easy、用電自給自足、零廢棄城市,支持率都達9成,「對臺灣這個多元社會來說,能獲得這麼高的共識很不容易!凸顯民眾的期待。」

         

        產業專家齊聚,揭櫫2035重要變革

        搭配專刊發表,今年也舉辦跨域趨勢座談會,請來專刊提及的企業領袖一同與會,分享在各自領域中,未來十年的重要變革。專精基因分析和診斷的奎克生技董事長李鍾熙提出短期和長期影響,近期因為疫情,讓生醫製造和供應鏈轉向在地化,衍生CDMO商機,帶給臺灣很好的切入機會。

        長遠來看,因為基因科技的進步,而影響整個疾病、健康、藥物和治療方式的發展,進而衍伸出精準醫療、再生醫療、基因治療和個人化醫療等面向。他認為,臺灣具有ICT的技術強項,如果能和生醫領域跨域結合,「等於是強強聯手,臺灣的醫療產業會有更競爭優勢。」

        專門承接公共工程的黎明工程總經理黃貞凱認為,公共工程和韌性城市有很大關係,所有工程都希望可長可久、安全便利,未來十年公共工程的最大挑戰,便是如何因應氣候變遷危機。

        臺灣過去110年來,平地年平均氣溫上升1.6度,超越全球水準,因為氣候變遷帶來的乾旱和極端降雨,加上臺灣又是地震、颱風多的國家,這些都對公共工程造成危險,未來如何防患未然,是未來所有公共工程的從業人員亟欲突破的挑戰。

        協助工廠邁入工業4.0的泓格科技副總經理鄭樹發指出,「AIoT的應用從今年才正要開始!未來成長不可限量。」過去機聯網講求的是提升效率,現在節能也變成關鍵課題,透過機台聯網後,掌握用電狀況,進一步節省能源成本;同時也可以達到設備的預測診斷,避免生產無預警中斷。

        鄭樹發認為,工廠一定要知道是因為面對哪些困難才需要導入AIoT,「實際解決問題才是重點,而不是為了工業4.0而4.0。」在AIoT開始普及產業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提供解決方案,不管是軟體、硬體或顧問,這類型的服務會越來越重要,而不只是單純提供設備而已。

        致力投入AR、VR、XR領域的佐臻公司董事長梁文隆指出,在手機之後,所有人都好奇「What Is Next?」他認為,AR、VR就是未來的重要載具。在數位科技發展的進程中,過去受限於螢幕顯示器,所有資訊都是平的,但未來世界已經不是平的,從2D進化到3D時,AR、VR將扮演重要角色,他大膽預測,「未來十年內,大家絕對不會拿手機!」

        而AR、VR載具剛好對應臺灣重要產業,從半導體、資通訊到光學領域,受中美地緣政治影響,產業鏈將重新回到臺灣手上,「未來是臺灣的黃金時期!」當沉浸式網路時代來臨時,他認為臺灣也要從代工角色,轉型為提供設計應用服務,才能把握商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