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台百貨業靠餐飲吸客 維持正成長
      • 工商時報,馮建棨/台北報導
      • 2019/4/4 上午5:30
      • 129

      網購衝擊實體店面是大勢所趨,台灣也不例外。

      經濟部統計處3日公布最新產業統計簡訊,我國百貨公司營業額從2009年起不斷攀升,在2014年突破3,000億元後,連續兩年維持4%以上的高成長率,不過近年來受到網路購物興起,衝擊百貨營運,去年營業額來到3,401億元,年增率僅1.6%。

      今年前二月營業額559億元,僅年增1.9%。

      展望今年,統計處副處長王淑娟認為,雖然百貨業受到網路銷售而有影響,但今年百貨業持續有新商場開幕,整體業者經營策略靈活,預估營業額可望維持正成長。

      王淑娟指出,我國百貨業營業額年增率降低是受到網購興起影響,這樣的影響不只是台灣,而是全世界都有的現象,由於網路購物讓民眾不用出門就可以挑選想要的商品,且商品的搜尋及品項比較都是網購的優勢,若是同樣的商品在網路上及百貨公司都有,當然網路購物的便利性就會排擠百貨業。

      統計處分析指出,美國因線上購物的便利性及優惠價格深受消費者青睞,因此百貨營業額從2005年以來持續下滑,今年前二月營業額年減3.7%。

      日本百貨業也同樣受網路購物與平價商店的興起影響,從2016年以來營業額均呈負成長,今年前二月營業額年減達3.7%。

      王淑娟解釋,當民間購物需求量沒有增加時,受到網路購物興起,排擠舊有通路銷售,美國及日本的影響就相當明顯,百貨業營業額甚至出現負成長。

      反觀台灣影響就相對小許多,這跟業者採取多角化經營有關,尤其是在樓層中增加餐飲的占比,利用餐飲集客效應帶動全館商品銷售。

      統計處分析,2017年百貨公司銷售商品主要是「衣著及服飾配件」占39.0%為最多,「家庭器具」占17.1%,「餐飲服務」占14.9%,「藥品及化粧清潔用品」占13.8%。

      其中前一年度同期比較,「餐飲服務」增加1.2個百分點最多。

      統計處也觀察到,百貨公司營業額淡旺季明顯,每年1~2月因遇上農曆春節,採購需求暢旺,另一銷售高峰則是在10~12月,主因週年慶優惠促銷,加以年底耶誕節、跨年等系列活動,延續周年慶買氣,其中光是周年慶的營業額就占全年比重超過三成。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