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工總催生亞太區域運籌中心
      • 《經濟日報》,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
      • 2023/5/29 上午0:00
      • 213

      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苗豐強表示,全球經濟目前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短期之內看不到樂觀回溫的機會,這些人為因素包括美中貿易戰、俄烏戰爭等,所幸亞洲在客觀環境上,擁有供應鏈移轉的優勢,台灣應把握這個時機,積極打造台灣為「亞太區域運籌中心」。

      苗豐強指出,台灣若想成功打造為亞太區域運籌中心,應設法讓更多國內外企業在台灣設立營運總部,首要做法就是法規上允許產業控股公司的功能更加靈活,讓企業透過垂直及水平整合壯大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以下是苗豐強專訪紀要:

      看全球經濟 復甦之路崎嶇

      問:你如何看待今年全球經濟的變化?

      答:有人預測今年第3季或第4季經濟景氣會好,這是以庫存管理觀點來看,只要消化掉可以重頭再來,但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成長率2.8%,比去年的3.4%大幅下降,並稱今年將是「崎嶇的復甦之路(A Rocky Recovery)」,美、歐央行貨幣緊縮力道及外溢效應,已造成美國多家中小型銀行倒閉。

      全球經濟正面臨一個重要難題,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抗難解。貿易戰爭造成關稅大漲,卻想要靠升息來解決; 俄烏戰爭引發天然氣及油價起伏不定,近期中國大陸為了報復西方國家,也宣布要抵制美光,這一切人為因素若不排除,經濟怎麼會好起來?這當中涉及兩個因素,一是國際間的供應鏈被阻斷了,引發成本大漲;二是政府的資金運用不當,也會對銀行造成壓力,引發匯率及利率問題。美國的投資政策與貿易政策搞錯了,想用貨幣政策來改善,這在我看來非常混亂,這些混亂若不解決,很難期待景氣會好轉。

      問:面對全球經濟的現況,台灣應如何因應此大變動?

      答:雖然全球經濟仍在混亂,所幸亞洲已看到成長的趨勢,台灣身處在亞洲,應趁著國際供應鏈正在轉移的時期,加強與亞洲各國的連結,例如印度正在建立基礎建設,當地也有人口紅利;越南的環境也不錯,但是現在人員已不足;其他東南亞國家各有不同的資源,包括天然礦產、土地甚至是農業發展,台灣若能借重他國土地來發展農業也不是壞事,台灣糧食若全部要自給自足是不太可能的。

      掌握新契機 鏈結各國資源

      台灣在進軍東南亞時,不可能排除中國的影響力,台灣不太可能加入ASEAN(東南亞國家協會),想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也很困難,目前台灣仍與大陸簽署ECFA,目前兩岸的情勢令人擔心ECFA也會停止,台灣現在對大陸貿易順差已達1,000億美元,這是很大的數字,占我國出口額的38%,因此不可能與大陸脫勾。

      過去台灣將大陸視為「成本中心」,利用大陸低廉的員工、土地和廠房生產組裝產品後再與全球接軌,這些過去已建置好的廠房並不需要關閉,而是要轉變為「利潤中心」,將產品供應大陸內需市場。東南亞是「成本中心」與「利潤中心」都並存。全球供應鏈正在「de-globalization」(逆全球化)或是「re-globalization」(再全球化),台灣應把握亞洲正shifting(移轉)的過程,站穩自己的腳跟。

      問:你上任理事長以來,多次倡議台灣應打造亞太區域運籌中心,讓更多企業在台設立營運總部,在策略上應如何規劃?

      答:台灣過去曾想發展「亞太營運中心」,後來沒做成,現在仍然可以打造「亞太區域運籌中心」。要打造亞太運籌中心,首先應該要調整「產業控股」架構,讓更多國內外企業在台灣設立營運總部,而不僅是吸引外國公司來台設立Data Center或將台灣視為「成本中心」。

      台灣目前已有產業控股公司,但是政府觀念上卻將「產業控股公司」視為「投資公司」。一家產業控股公司若想成立數位轉型或新能源部門,相關費用不能扣抵,財政部賦稅署認為控股公司的收入應該來自股票所得,導致這家控股公司無法積極整合資源與規劃策略。

      台灣已經有很好的供應鏈,接下來企業不論是要發展新能源、或是要併購海外公司,過程中會花很多費用,現有的控股公司架構並沒有提供友善的機制,政府應該鼓勵台灣企業進行水平或垂直整合。台灣是一個外銷導向的國家,企業規模一定要夠大,讓資金可以集中,效率可以分享。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