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劉德安:軟指標內部碳定價減量關鍵
      • 中國時報,陳淑娥/台中報導
      • 2024/4/26 上午4:40
      • 127

      台灣碳資產公司董事總經理劉德安25日參加「大台中淨零新經濟高峰論壇」指出,這2年國際碳稅、碳費的改變非常激進,供應商面臨很大的競爭壓力,許多廠商做完溫室氣體碳盤查後,卻忽略軟指標「內部碳定價」,把外部可能課徵的成本先轉嫁到內部成本上,這才能驅動公司產線減量,增加競爭力。

      劉德安表示,歐盟在2005年成立全球第一個碳排放市場,國內廠商準備不足,導致在如何規畫減量減排或路徑上產生很大問題,很多公司或中小企業常問,「要如何規畫淨零路徑策略?」

      例如做完溫室氣體碳盤查後,接下來減量策略硬指標要如何做?硬指標就是買綠電、節能投資等,但大家往往忽略軟指標「內部碳定價」,這才是重要關鍵。

      所謂「內部碳定價」的核心價值,就是預期未來可能課徵碳費、碳稅前提下,把可能課徵的機會成本先轉嫁到內部成本上,如此一來,公司提出內部產線減量等相關措施,才能有助於產品競爭力,否則不知獎勵何在?

      劉德安解釋,碳盤查的三大範疇 ,範疇一「直接溫室氣體排放」、範疇二「間接能源排放」、範疇三「其他間接排放」。目前國際倡議一直不斷在改變,科學減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在7月份可能會同意範疇三透過碳權來體檢。

      在早期,台灣碳交易所成立後,碳權議題在海外,在國內市場無法有很好的運作機會,假設SBTi正式發行碳權抵減範疇三碳排,對於廠商未來減碳的成本會有很大變化。

      他表示,因要考慮廠商轉型成本的有效性及成本可負擔,在國際趨勢下,這樣的改變才有可能加速淨零,包含廠商之間對於淨零、永續間的關係,以及政府減量政策前提下,如何實現企業內部的減量,這才是因應未來供應鏈或全球減碳要求下的最大核心價值。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