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難民經濟學 引發激辯
      • 工商時報,記者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 2015/10/3 上午5:30
      • 133

       隨著二次大戰後最大移民潮不斷湧進歐洲,各國政府開始擔心隨之而來的各項社會成本攀升將加重財政壓力,但也有經濟學家認為難民將為人口老化的歐洲帶來新的生產力,進而在長遠未來推動經濟成長。

       根據紅十字會估計,今年以來經由水路抵達歐洲的難民已超過30萬人,另有2,500人在途中不幸罹難。如此龐大的移民潮讓歐洲政府瞬間面臨決策壓力,而各國首先思考的便是成本問題,因為相關支出將涵蓋健保、教育、住宅等眾多項目。

       土耳其政府近日表示,政府為了安置220萬名難民必須支出76億美元。德國Ifo經濟研究院也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以德國今年預計接受的80萬名難民估算,政府將承擔額外100億歐元成本。

       況且,Ifo經濟學家強調100億歐元成本只是「最低限度」,因為這項報告未將教育成本計算在內。但有另一派經濟學家則認為,人口老化的德國長期下來可望受惠於移民潮。

       花旗集團分析師福丹姆(Tina Fordham)表示:「原則上來講歐洲人口快速老化,日後可望受惠於這批年輕又具備不錯教育水準的移民,但過去歐洲國家協助移民適應當地生活的成果好壞不一,因此要實際讓經濟受惠仍須一番努力。」

       巴黎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歷史學家葛林(Nancy Green)表示,以往移民在經濟衰退期間大多扮演推動成長的角色。她表示新移民通常願意在本地人不接受的工作環境下工作,並列舉19、20世紀的成衣及造鋼產業,以及今日的服務業為例。

       OECD移民專家表示:「難民們歷經創傷,需要時間恢復。我們不能預期他們剛走下巴士就開始找工作。」

       他預期難民在歐洲落腳後需要5、6年時間才能達到一般依親移民的就業程度,若要達到本地人就業程度更需要費時15年。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