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德國在台投資 深耕半世紀
      • 工商時報,德國經濟辦事處提供
      • 2019/10/3 上午5:30
      • 250

      「德國對台灣的投資信心除了資金的投入外,亦用實際行動展現─在當地雇用15,000名以上的員工,而在台德商與在地商業夥伴之間的密切合作一方面奠基日後長久且穩定的夥伴關係,另一方面亦對於台灣整體社會帶來許多正面的影響。

      德國對台投資最早可追溯至半個世紀前,在當時僅有少數幾個歐洲國家選定台灣作為資金流入國,到了1967年,第一筆超過100萬美金的對台投資案順利敲定,此案也代表德商對台灣市場的重視。

      至今德國對台投資已累積至36億美元,使德國成為歐洲對台第三大的投資國。

      德國對台投資項目的多樣性程度大概可從在台德商的分佈略知一二,換言之,在台灣幾乎每個產業都有德商的身影。

      最早進入台灣市場的領頭羊包括德鐵信可(DB Schenker)和德迅國際運輸(Kuhne & Nagel),兩間分別來自不同世界級物流集團的德商皆不謀而合地選擇在1967年開始拓展台灣市場。

      現為德國境內最大物流公司的DHL亦快速跟進,僅在德鐵信可和德迅國際運輸進軍台灣六年之後便決定拓點至此,自此之後,DHL成為台灣最大的德企雇主之一,創造1千個以上的就業機會。

      1985年,漢宏國際物流(Hellmann Worldwide Logistics)在台設立子公司,作為德國家族企業的典範,漢宏國際物流再一次成功將其事業版圖開展至海外,去年漢宏國際物流更被評選為全球前十大海空運貨運代理企業。

      雷諾斯國際貨運代理(Rhenus Logistics)與德莎運通(DACHSER)則分別在1994和2004年來到台灣,使物流業儼然成為德商在台發展的主力產業。

      德商長年深耕化學、製藥業

      化學與製藥業是另一個德商在台深耕的產業,1969年出現第一個在台投資的德國化學公司,巴斯夫(BASF)在成立後不斷壯大,現今在台約有750名員工,並在多處設有生產基地。

      同樣來自德國的全球大型製藥公司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則於1975年在台灣設立子公司,除了進行銷售與行銷外,亦從事臨床研究。

      14年後,醫療保健、生命科學與特用材料三大領域的全球領導者默克(Merck),憑藉家族企業自1668年建立後在化學與製藥業所累積的專業經驗逐漸立足台灣市場。

      1989年在台正式成立分公司,迄今已30餘年,默克積極深耕台灣市場,除了生產工廠之外,亦在台北、桃園、新竹與高雄等地設立應用研發中心,雇用近660名當地員工。

      1989年不僅默克,另兩家設立於19世紀,且為德國醫療保健之翹楚企業-拜耳(Bayer)及柏朗(B. Braun)也都於同年度插旗台灣。

      隨著1990年代,贏創(Evonik) 及費森尤斯醫療(Fresenius Medical Care)在台營運後,德國化學與製藥產業在台勢力更加擴大。

      在台德企重視社會責任

      在台德企不僅重視商業成就,更積極實現其社會責任,期冀反饋台灣並對台灣社會帶來正面效益。

      巴斯夫以環境保護實質行動、完整的人才培育方案以及在台長期推動化學教育而連續7年榮獲天下雜誌企業公民獎;台灣默克集團於2017年起連續三年獲得傑出雇主研調機構(Top Employer Institute)評選為傑出雇主。

      台灣默克集團致力為員工創造絕佳的工作環境,重視橫跨組織不同階層的人才培育,提供豐富的學習與發展管道,是獲此肯定的主因。

      同為醫療保健及化學產業之德企,拜耳台灣也不落人後,透過如病童科學教育及偏鄉醫療等多元化之貢獻,協助未來社會發展 。

      日前德經處得知一最新消息,政府即將頒布的2019年金商獎中有兩家德企名列其中,其一為台灣柏朗,因其促進投資、增加就業機會、加強員工福利與貢獻企業社會責任而獲此殊榮。

      台灣柏朗專注於兒童之社會責任,不僅捐贈藥品,也提供兒童獎學金並特為唐氏症兒童設計活動。

      另一榮獲此獎之企業為1993年12月在台成立子公司的台灣海德漢(HEIDENHAIN CO., LTD.),以研發與生產要求嚴謹的高精度定位產品,自在台成立後,不遺餘力地協助台灣機械產業發展,並與科技大學產學合作,提供員工優良工作環境、重視員工福利及給予完善教育訓練。

      談及德國對台投資項目,不可不提及在其中擔任要角的機械及工業設備產業。

      同為第一批投資台灣之德企,1969年專精於工業油壓系統製造的博世力士樂(Bosch Rexroth)在台設立, 並於2006年,德國博世集團(Bosch Group)成立台灣總部-博世台灣(Robert Bosch Taiwan),產品業務範圍廣泛,涉及汽車零組件、傳動系統、熱能產品至家電產品,如洗碗機及洗衣機。

      西門子(Siemens)於1989年正式成立台灣西門子公司,目前在台擁有超過800名員工,並為在台最大且最重要的德企之一。

      至今成立30年來,西門子是許多台灣重量級及中小企業的創新夥伴,長期對台灣經濟及永續發展有極大貢獻。

      在未來製造、智慧基礎建設、永續能源及數位化方面,西門子致力於提供其領先科技協助台灣轉型,2018年更榮獲經濟部創新應用夥伴獎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之全禲企業永續獎等諸多獎項。

      德企助台推動能源轉型

      除了長期在台投資,德企也積極協助台灣推動能源轉型,如台灣艾納康(ENERCON Taiwan)為台灣陸域風機的主要供應商,在台擁有超過200架風機;達德能源(Wpd Taiwan Energy)去年取得政府電力網直接併聯發電系統1GW的容量,風場分布在雲林及桃園觀音。

      innogy SE及隸屬於德國最大電業集團安能(巴登─符騰堡能源)集團之子公司安能亞太(EnBW Asia Pacific)近年皆插旗台灣。

      為協助台灣政府達成能源轉型與非核家園之目標,已有四家德國企業活躍於台灣風能發展。

      台灣對於德國汽車製造商是相當重要的外銷市場,奧迪(Audi)、BMW、賓士(Mercedes)及福斯汽車(Volkswagen)等皆已在台深耕多年,近年來,除了汽車銷售之外,德國汽車商更積極在台設立子公司,2018年保時捷(Porsche)在台設立。

      為改善城市空氣污染且增進生活品質,德國汽車製造商現今重視電動汽車及自動化駕駛之開發,緊接著奧迪首先推出全電動休旅車e-tron系列,各汽車製造商將陸續跟進此市場。

      泰半之德國企業已在台經營超過15年,但新投資的德企也同樣在台尋求長期投資,由此可見,德商是以長遠利益對台進行投資,台灣,已不再僅只是銷售市場,同時也是生產與研發之所在。

      此外,德國企業認為員工福祉與商業成效同等重要,因此他們樂於提供員工福利,如退休金及優於法規之年假等,追求穩定及永續經營的商業理念使他們能同時關注在地參與及社會獲益。

      德國經濟辦事處作為德國產業在台的官方代表,致力於促進台德雙邊貿易,並協助許多德國企業在台籌備期間之業務,旨在提供在台投資之德國企業全方位服務。

      而再兩年德經處將邁向在台40周年,可視為德國與台灣雙邊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的實際展現。

      (本文由德國經濟辦事處提供)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