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緊扣新南向 國銀曝險季季升
      • 工商時報,陳碧芬/台北報導
      • 2019/6/27 上午5:30
      • 97

      新南向政策促成本國銀行與新南向市場相依相偎,國銀的外國債權來自新南向經濟體已同步增加。

      央行統計,本國銀行與新南向市場的債權部位,自2017年第四季迄今,直接風險部位季季上升,尤其今年第一季的季增率達6.84%,遠高於過去五個季度,最終風險餘額也處於連季走升趨勢,且遠高於整體國銀對外曝險季增的成長幅度。

      中央銀行金檢處副處長林華亭表示,今年第一季的新南向市場曝險季增尤其明顯,分別是直接風險餘額712.04億美元、最終風險餘額622億美元,季增率則各為6.84%、7.27%,主要是國銀與澳大利亞、新加坡的債權直接風險有明顯增加,前者主要來自國銀投資澳洲債市部位上揚,新加坡則是國銀與當地市場有較高的放款及拆借額度,這些曝險金額增勢顯著,或許與新南向政策有關。

      央行26日公布2019年3月底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統計,出現外國債權直接風險餘額,以及最終風險淨額雙雙走揚,直接風險餘額增至4,170億美元,最終風險為3,990億美元,分別較上季底成長2.7%與2.76%。

      央行分析,主因有三:美元升值有放大部位的效果,國人買進境外基金債權多是登記在盧森堡,以及國銀對澳大利亞投資債券增加。

      央行認為,第一季的國銀外國債權部位增加,與中美貿易糾紛沒有直接關係,雖然有海外台商因此轉向新南向市場布局,分析統計數據的官員說,就目前資料很難看得出來,須持續觀察。

      央行金融業務檢查處說明,本國銀行的國家風險統計分成兩種,「直接風險」指的是對直接交易對象所在國的債權,由於部分直接債務人與其最終債務人或保證人,分屬不同國家,經國別重新歸類、風險移轉後,做為「最終風險」的統計,通常最終風險餘額會小於直接風險的餘額。

      本國銀行截至今年3月底的外國債權直接風險,央行分析內容,依部門別來看,以非銀行之私人部門占63.31%為主,銀行占29.99%次之,公共部門則占6.69%。

      前十大國家(地區)依序為美國、大陸、盧森堡、香港、日本、澳大利亞、開曼群島、英國、新加坡及英屬西印度群島,合計3,085億美元,占我國外國債權直接風險餘額的73.99%。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