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治水工程非萬能 拚建構水韌城市
      • 中國時報,曹婷婷/台南報導
      • 2018/9/23 上午5:30
      • 155

      823豪雨釀南部嚴重水患,行政院長賴清德25日將向立法院提出專案報告,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游保杉直言,政府該做的是讓全民了解治水工程並非萬能,即使投入更多治水經費、提高治水設計保護標準,結果一樣無法保證絕不淹水,減少經常性淹水、積極建構水韌性城市以降低高風險地區淹水災害,並建置災後迅速復原機制才是當務之急。

      游保杉說,任何土木、水利工程都有一定標準,以永康雨量站為例,823水患時24小時降雨504毫米,台南治水標準為25年不淹、24小時降雨量250至300毫米,823最大降雨量超過工程保護標準很多,是造成此次淹水主因之一,極端降雨會使類似現象愈來愈多。

      他建議,比較可行方法是採用相輔相成的非工程、流域土地管理及預警等柔性方法,畢竟治水工程只是保護民眾面對「經常性」淹水,面對超過治水標準的極端洪水,民眾必須警覺已非現有治水工程所能保護,即使防災非常先進的日本,7月遇颱侵襲也災損嚴重。

      游保杉也強調,政府應與民眾做好溝通,淹水是古今中外自然現象。

      至於是否要提高治水設計保護標準?他認為,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為這樣政府要投入更多治水經費,結果一樣無法保證絕對不淹水」。

      他說,土地原本具有透水與蓄水能力,但追求經濟發展改變土地利用形態及過度都市化,比如森林濫墾、農地轉化為建地、水稻休耕、都市不透水面積增加、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等,這些都讓土地透水與蓄水能力消失,因此利用保水、透水措施恢復大自然原本透水與蓄水能力,減少經常性淹水是當務之急。

      游保杉說,淹水難避免,要努力的是減少淹水的「災」,水不進入屋內就不會成災害,未來宜推廣適合本土建築防災手段,降低低窪地區住宅淹水。

      此外,未來也要積極建構水韌性城市,建置災後迅速恢復生活機能的復原機制。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