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2019 CES趨勢觀察 智能應用大爆發
      • 工商時報,文/蔡淑芬
      • 2019/1/31 上午5:30
      • 1296

      2019年CES展最受矚目的焦點除了5G應用外,因應智能化之浪潮,感測技術的應用也是各大廠展示的另一個重點。

      根據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日前發表的CES2019重點趨勢觀察指出,智能應用要能達到人機互動純熟,需要有更精準的感測技術及演算法,由TDK的「動力/車身控制」、「計程車計費表控制」、「防抱死制動系統」;ADI(ANALOG DEVICES)的「方向盤角度與扭力感測器;三星的「車內多媒體顯示、中控顯示」等,都能看出車聯網科技仍是各大廠致力投入的重點。

      科技部盤點國內學界研發成果,透過運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挖掘交通大學卓訓榮教授「車輛與車道辨識技術」與南臺科技大學唐經洲教授「CAN Bus車用診斷系統(OBD-II)橋接技術」等兩項技術,注入法人機構能量,協助商業化應用,展現出台灣研發能量將有機會切入未來智能感測應用商機的潛力。

      公車盲點偵測示警

      減少死角與碰撞

      國內最早投入交通數據收集並開發導航系統的交通大學教授卓訓榮,以近15年的歲月研究雷達微波感測技術,並投入10年時間收集相關交通數據做出數學模型,推估車流狀況,以便應用到公車到站系統偵測,目前在都會區所有公車到站時間預估技術也全出自他的研究。

      卓訓榮說明,在空中運用雷達微波偵測飛機,其雷達微波可以很寬,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雷達微波卻要很窄,然而,訊號一旦打出去,會如漣漪般,不斷擴散。

      因此,為了鎖定寬度,他利用自動學習的演算法,提供正確的車道寬度位置,並能偵測出卡車死角是否有障礙物。

      這項技術可突破目前汽車應用較廣的影像感測,受到天侯不佳時,能見度降低,影響到感測精準度的缺點。

      結合工研院車載資通訊技術,將卓訓榮的微波反射計算計數,朝商品化應用,開發「公車盲點偵測與警示系統」原型機,對於時有所聞公車死角碰撞造成人身安全將可大幅改善。

      工研院並協助規劃串連上、中、下游廠商,建構大型車輛駕駛輔助系統解決方案,提出專利技術布局策略建議,擬定推廣行銷策略,未來若相關法規要求公車或大卡車業者強制裝置盲點偵測,將帶來廣大的商機。

      實現耳聰目明的無人車願景

      近年來,不論是車廠、網路及科技公司或新創,都全力發展無人車,南臺科技大學教授唐經洲分析,目前各大車廠對車外交通資訊收集及觀察通常採用「行車輔助系統(ADAS)」,然而,一台車的內裝雖有160個感測器控制,車內感測器的訊息卻仍由人進行判斷,若要真正實現無人車概念,就必須由機器判斷相關車內感測器顯示的訊息。

      為實現車子「耳聰目明」的理想,唐經洲投入近30年時間研究車內各項感測器的橋接技術,希望行車記錄器不僅是記錄功能,當事故發生後也可以如同飛機上的黑盒子,透過記錄的數據判別事故原因。

      他指出,CAN Bus 車用診斷系統(OBDII)橋接器,可收集到車輛內部各樣的真實數據,如車速、方向燈、加減速、煞車等行車資訊。

      而這些資料,可以再延伸運用,發展成各式與行車相關的電子裝置,提供寬廣的應用平台。

      藉由工研院在技術、專利佈局以及產業推廣的協助,開發「車用診斷橋接器與微控制器整合方案」,成功與日本車廠合作,提升國內車用ECU設計能力與整車設計的訊號整合能力,持續擴展國際市場。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