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焦點產業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expert熱門專家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FIEKView:數位轉型對台灣經濟產業的影響
        • 2020/05/27
        • 19723
        • 489

        數位轉型之趨勢及對經濟產業的影響

        國際智庫預估,至2025年全球數位轉型對產業經濟之影響,將為全球經濟帶來100兆美元之增加。數位轉型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在產業層面的影響主要來自於自動化或AI等新興技術的採用,提升了生產力更甚是創造了新的營運模式,同時,也帶動了持續創新投資之動能,進而提高了產業附加值價值。

        數位轉型對社會的影響,則來自於對環境的友善、消費者利益的提升及勞動機會的轉變及降低職業意外傷害。數位化正改變著產業與生活型態,基礎建設的數位化以5G、物聯網、雲端中心為導向,催生新興垂直應用服務。產業的數位化強調客製化少量多樣,轉變為以數據驅動的生產製造模式。服務模式的數位化,則在由平台、需求導向媒合強化下,促進了共享經濟及體驗經濟之普及。生活型態的數位化,則是在虛實整合模式下,創造了沈浸式的環境。

        根據工研院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未來將是高度連結的社會,人們藉由整合虛實系統平衡經濟發展及社會問題,智能代理下使人類更快速且更便利的回應環境變化,在此趨勢下,生活,健康與環境將是發展的關鍵重點,故數位轉型下的服務創新,係在新興科技驅動下,秉持以人為本的精神、以解決痛點為出發點,發展出在智慧生活、健康樂活及永續環境等重點應用領域之產業創新,以人才與共通基礎技術支持重點領域發展的重要後盾。

        然而,數位轉型帶來的經濟成果並不是雨露均霑的分佈,根據WEF報告,數位平台、大數據及自動化促成了市場的集中以及贏者全拿,受益者主要為技術與智財的所有者或是資本投資者。技術領先採用的產業與企業,其在生產力提高的效果及市占率之影響將遠高於後進者。而技術的成熟與採用,存在產業別及企業規模別之差異。以產業別來說,台灣數位科技領先採用產業為金融保險與高科技產業,運輸倉儲、醫療、金屬產業為其次,房地產、營造及化工業等採用相對落後。以企業規模別來看,企業規模也顯著的影響數位科技的採用情況,根據調查指出,中小企業在使用電子商務、大數位分析、雲計算甚或是RFID及軟體服務採用之比例相較大企業低,主要原因來自於中小企業的財務限制,其次是缺乏對於數位轉型帶來的影響之認知,進而缺乏風險預警或潛在成本利益評估之模式及因應策略。

        進一步探討中小企業採用數位技術的阻礙,還包括資訊安全考量、與企業文化及組織結構不一致、數位基礎建設品質不足或數位人才缺乏等。不過,來自於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s)的新創公司,則是被認為扭轉產業格局的重要驅動力。其中,少數的獨角獸企業,打破原有產業的疆界,以數位化行銷管道、數位化的產品及服務、數位化的營運模式,創造了原產業數位收入的五成以上。同時,對照現有廠商,數位新創也更容易獲得資金的挹注。對比之下,既有企業往往需面對數位產品蠶食傳統收入達30%以上的考量,故啟動數位轉型之速度較慢,但也較容易失去市場先機。即有企業要快速取得數位收入的成長或營運模式的轉型,往往是以數位併購的方式進行。

         

        台灣數位轉型產業面臨的主要挑戰及因應

        據調查,台灣企業有83%認為數位轉型是當務之急,然而,僅有23%企業有完整的數位轉型策略。企業面對數位技術落後之挑戰,深究其原因,可由數位供應鏈、數位行銷與通路及數位人才三大方面來看。

        數位供應鏈的主要挑戰來自於供應鏈整合與自動化程度不足,數位供應鏈相較於傳統供應鏈之優勢來自於具備敏捷(Agile)能力及開發與業務協作(DevOps)之工作模式,可達到快速回應及開放協作。在採購和製造階段,以德大機械為例,其以生產工廠機台的刀庫為主,為了可以應付客戶各種客製化的零組件需求,自主開發出可以做到跨公司、可視性的智能雲端管理平台,達到可彈性自動化的產線。

        在倉儲及物流階段,應用數位科技可縮短遞送時間、提高能源效率、增加倉儲效益和減少庫存等。以家居產業為例,iStaging愛實境公司應用AR/VR技術,以「智慧賞屋」模式創造客戶實境的體驗,客戶依需求下訂單可減少庫存和物流作業,提高房產成交率,也能增進家具銷售與推廣。在維護階段,則可透過AI的部署提高消費產品/服務的效率、自動化客戶服務和預期的維護。以展綠科技為例,以「綠能智慧鉤錶」和LP-WAN(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物聯網技術打造創新能源管理系統,讓用戶以較少的資源跟費用就達到智慧化能源管理,在不需更改配線下,透過藍芽傳輸到雲端,在手機上即可隨時查看,讓企業可監測系統、節省用電,即時掌握用電狀況,並提早監測設備老化或異常,進行保養和預防,減少可能意外傷害。

        數位行銷與通路的挑戰來自於平台企業及一般企業在「數據」這個非傳統的生產要素上,掌握能力存在顯著差異。數位平台的大企業 (如Google、Amazon、Apple、FB、阿里巴巴、百度)基於使用者數位平台之歷程,可即時並連續累積使用者數據,進而影響其運用數據預測消費者行為或是即時回應消費者需求之核心競爭力。

        其他傳統企業相較而言,是以較慢的速度或較小的規模形成數據之競爭力。故企業面對數位行銷與通路的挑戰,還需由數位行銷策略著手,運用數據平台工具量化消費者需求及特色,在隨時隨地可購物的時代,利用社群、搜尋引擎、關鍵字、推播等精準行銷工具即時接觸消費者。隨著Omni-Channel Retail (全通路零售)和線上零售的成長,大型零售商以Pilot AI深度學習視覺軟體,分析零售商店中的錄影畫面,計算和識別客戶的人口統計特徵,並創造出客戶移動的熱點。相較台灣有很多街邊小店,普遍面臨不會行銷、資源不足、單兵作戰的問題,而且對數位轉型所知有限。針對這些類型的小店家,目前有些促成他們加入商家共享經濟平臺(如:RE店家大聯盟),讓一群店家形成合作互相導客的效果以及共享回饋。而且,這類型的平台會將掌握現金支付的消費者數據,推出店家客戶管理(CRM)系統,協助店家做精準行銷。

        從數位人才的挑戰來看,根據WEF於2020發布之報告指出,預計至2030年,部分已發展國家與新興經濟體將有7,500萬勞工需面臨換工作的挑戰。以汽車產業為例,預計2030年有至少50%員工會面臨裁員危機,從研發、製造、行銷物流及技術服務階段,受影響之比重從20%~50%,其中,受影響最嚴重的技術服務工作,任職所需的新技能包括資訊安全、數據分析、軟體開發、機器學習、雲計算、軟體即服務等。

        因應新興發展工作職能及工作樣態,企業角色將在選才上走向英才制,於員工在職階段也需提供更多的培訓以有效提升員工的數位技能。據此,在數位人才培育相關政策方面,政府推動包含AI研究中心、AI智慧應用新世代人才培育計畫,人工智慧共創平台Aidea等計畫;學研面則建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為產業培育 AI人才。AI主題式產學合作計畫及產學合作共同培育AI人才之模式也正逐步展開,AI人才培育及競逐成為企業數位轉型策略中的關鍵一環。

         

        新科技服務業引導產業數位轉型

        數位經濟的產業競爭結構,在全球科技大廠掌握使用者為核心的生態系制高點下,台灣科技產品製造能力成為全球產業生態系關鍵伙伴角色,在產業高度群聚下,半導體、零組件(如PCB、手機鏡頭)、顯示器、ODM代工產業之產業市占率皆居於全球領先。然而,台灣服務業與中小型製造業因國內經濟規模小,重硬體輕軟體營運模式、缺乏具規模商業模式實證場域與使用者互動、且跨業整合機制不足等不利因素,光靠企業資源,不足以支撐創新能量。因此,台灣特色的數位轉型模式,有賴透過串聯整合產官學研能量打造新科技服務業,引導產業深化數位科技應用,加速實現各行各業數位轉型。

        以工研院為例說明新科技服務業的不同角色。在研發階段,工研院以開放式創新系統平台(Open Innovation System Platform,OISP)的基礎及開放創新的文化,從業界需求發展「軟+硬+AI」之智慧服務系統解決方案,結合跨領域業者共創數位服務平台生態,經由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已建立100多個具差異化功能的創新技術平台。在製造業的數位轉型上,傳統工廠智造化會面臨設備新舊規格不一,彼此溝通困難的問題,工研院扮演系統整合服務角色,以智慧機上盒讓萬種機器說共同語言,廠商後續進行整合巨資分析、精度檢測、翹曲抑制、故障預測、預兆診斷、3D模擬、自動排程、生產履歷、即時監控等應用服務,能擷取出製程數據,做為製程與設備診斷參考。

        在協助中小企業數位轉型方面,工研院扮演科技顧問服務角色,在與產業公協會合作上,為更有效率的幫助國內中小企業(User)導入智慧製造找答案,且為幫助國內智慧製造系統整合廠商(SI)找商機,經濟部特別成立「智慧製造輔導團」,由工研院擔任推動辦公室工作,推動智機產業化及產業智機化,連結在地形成智慧機械產業群聚及建立智慧機械人才訓練中心。

        在與地方政府結合上,新北市政府與經濟部及工研院合作,2018年成立「新北智慧製造服務團」輔導60家廠商安裝200個智慧機上盒達成生產製造數位化,晉身智慧製造行列。在研發測試服務上,工研院於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之產業化技術驗證平台計畫,將Prototype產品與系統示範驗證平台為主軸,開發新綠能產業應用載具,以實體化的應用載具進行綠能科技整合型應用及驗證。在軟體開發服務角色上,工研院外部語音助理軟體研發團隊結合淇譽電子擅長的硬體音箱開發,採用在地語料蒐集與訓練(台灣國語、在地口音等),開發出貼近台灣民眾之聲控中高齡友善介面。

         

        結論與建議

        企業面臨數位轉型之挑戰,需由新角色的定位開始,建置所需具備的核心能力,同時亦需搭配靈活的組織結構,加強跨域合作。對於智慧化的技術或行銷通路的佈局,具混合性之數位策略投資,並對於員工智慧化技能升級需有系統化培訓作法。數位轉型也需政府政策支持,由美國的國家創新戰略、英國的資料能量計畫、日本的Society 5.0中可發現,下世代基礎建設、智慧城市建設、資料治理將扮演關鍵角色。

        「台灣AI行動計畫」透過法規鬆綁、場域及資料開放,以及加速投資動能的基本思維,以硬體扮演經濟推力,軟體為拉力之模式,帶動5+2產業及中小企業進行智慧創新。又針對中小、微型商家的部分,特別著重於「數位商務」,推動行動支付、國際拓銷等推動,打造企業有感的虛實整合商機。

        然而,落實產業數位轉型之推動,並非逐家企業教導導入科技化應用,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建議,可由率先加碼扶植五大「新科技服務業」開始,包括軟體開發服務、系統整合服務、科技平台服務、研發測試服務以及科技顧問服務,幫助營造產業數位化轉型時所需的創新生態,讓各行各業在有助於數位創新轉型的沃土上蛻變。企業可運用平台加速生態圈建立與融入,以沈浸科技創造新形態消費者體驗,精準數據掌握前端與個人化需求。當「科技服務新生態」建立後,方可從中協助弱勢產業轉型,同時增加新興服務業的出口,鞏固我國產業的根基,使台灣的產業在智慧革命中可以迎風而起。

         

         

        參考資料

        • 蘇孟宗等著 (2019), 創生態: 科技加值 服務匯流.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 勤業眾信(2019), 工業4.0新戰略及發展路徑
        • MIT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18), How to Go Digital: Practical Wisdom to Help Drive Your Organization’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 Standford Value Chain Innovation Initiative (2018), Value Chain Innovation: The Promise of AI.
        • PWC(2019), The 2019 Strategy & Digital Auto report-Time to get real: opportunities in a transforming market.
        • MGI(2019), Twenty-five years of digitization: Ten insights into how to play it right.

         

        本文同步刊載於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2020年05-06月【全球工商第738期】
        著作權所有,內容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