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焦點產業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expert熱門專家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F24/7 CFE或許也是台灣達成淨零排放的策略選項之一
        24/7 CFE May Also Be One of Taiwan’s Strategic Options to Achieve Net-zero Emissions.
        • 2024/12/04
        • 2173
        • 0

        CCPI (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 Results)結果於今年11月20日公布,前3名從缺,台灣綜合排名第60名。CCPI指標包括「溫室氣體排放」、「再生能源」、「能源使用」及「氣候政策」等4大面向,台灣分別排名62名、43名、59名及39名,顯見台灣在「溫室氣體排放」與「能源使用」構面上的排名,相對落後。在「溫室氣體排放」排放上,台灣2023年前十大的排放大戶中,有7家是電力供應業者,其中台電占了6家。在「能源使用」構面上,台電2024年1~9月的發電占比分別為燃氣41.7%、燃煤40.2%、再生能源10.5%、核能5.1%、抽蓄及燃油2.5%,其中燃氣與燃煤等會排碳的電力就占了81.9%。因此,朝向綠能供應結構的調整,除了政策的制定之外,能源消費端的需求結構調整,也是重要的拉力之一,而全時使用無碳電力契約(24/7 Carbon Free Energy Compact, 24/7 CFE)或許有機會達成這件事。

        24/7 CFE倡議

        24/7 CFE是聯合國能源組織(UN-Energy)在2021年所提出,以每週7天每天24小時全時使用無碳電力的概念,來協助企業達成全時碳中和與驅動電網全面去碳化的重要指標及工具。以往僅透過購買再生能源憑證(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s, RECs)或購電協議(Power Purchase Agreements, PPAs)的機制,雖然推動了再生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但無法保證再生能源的消耗與生產在實時基礎上的匹配,例如Google於2023年環境年報中所揭露的全時電力使用圖(如圖1),就突顯了綠能發電時程與需求時程尚無法完全匹配的問題。

        台灣推動24/7 CFE的可行策略

        雖然24/7 CFE允許使用多種能源,可為台灣提供了一個實現可持續發展和能源轉型的重要機會,但在採用時仍將會面臨一連串挑戰。首先,24/7 CFE所需的小時電力計算基礎是一大難題。企業必須使用帶有時間戳記的綠電憑證,而這在台灣尚未存在,雖然台電努力推廣智慧電錶,但按小時追蹤發電的電網運營技術或基礎設施仍然缺乏。

        在推動24/7 CFE方面,台灣或可以推動以下的策略:

        1 發展儲能技術:

        如投資於大型電池儲能系統,以平衡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確保穩定的電力供應。:利用現有的水力發電設施,建設抽水蓄能電站,配合用能時程運作,作為再生能源的遞延使用。

        2 推動新興核能的發展:

        由於SMR具有建設成本低、靈活性高的優點,適度的引進和發展此技術,將有助於基載電力的提供。同時可以考慮對現有核電設施進行必要的升級和現代化改造,提高其效率和安全性。

        3 強化智慧電網:

        如部署智慧電網技術,提升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需量反應能力,實現實時監控和管理。推動分散式能源系統,讓更多小型再生能源發電設施接入電網,並推動多元化能源樞紐中心(Energy Hub)。

        4 制定政策與經濟激勵:

        可提供針對再生能源與儲能技術的補貼和稅收優惠,建立和完善購售電合約(Corporate Power Purchase Agreement ,CPPA)交易市場,透過市場機制推動以小時為基礎的CPPA,同時鼓勵企業簽署購售電合約CPPA。

        5 鏈結國際合作:

        加強與其他國家在24/7 CFE建構、衡量與交易技術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學習先進經驗。同時探索與鄰國進行跨國電力交易的可行性,善用地理區域內相關的再生能源。

         
        本文檔案: 不提供檔案下載!
        0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