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IEKTopics
2022 IEKTopics|行為改變 實現淨零永續目標

我們的日常行為方式,是驅動能源消費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行為選擇對我們的能源使用和溫室氣體排放產生影響。近年來由於人們對於生活便利與舒適度要求提升,產生許多不利於淨零永續的行為趨勢,例如更多人、更頻繁的航空旅行,私人運具擁有率與使用率成長,以及降低家庭室內溫度等,需要採取對應措施來應對這些趨勢所造成的排放。若不能改變民眾能源消費行為,2050 年的淨零排放是不可能實現。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進行《2022臺灣民眾淨零永續行為調查》1,瞭解民眾對20項淨零永續行為傾向,另導入行為經濟學,精選17個企業案例,聚焦便利性、吸引力、社交性與即時性等驅動行為改變的要素,提供政府低碳政策制定與企業開發永續產品參考。

20項「淨零永續行為」

 

行為改變
是達成2050淨零永續重要措施

相對於行為改變,多數人比較喜歡透過技術創新和再生能源設置等能源供應端措施,來達到淨零永續。這些能源供應端的措施對於民眾日常生活的影響較小,且具有創造經濟活動的效益,因此被認為更具可行性。不過技術創新與投資具有不確定性,且如果沒有民眾的同意與支持,這些技術也是無法被實現的

國際能源總署於2020年所提出全球淨零排放藍圖中指出,能源相關產品與服務是為了滿足人的需求,因此社會規範與個人行為對於全球淨零排放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在全球淨零排放情境下,透過減少過度用能或能源浪費、改變交通運輸方式、提升材料利用效率等行為改變,將使能源相關活動年平均減少10%~15%,累計至2030年前行為改變減碳量達約占總減碳量8%,2030年後當商業化減碳技術普及後,行為改變對於淨零排放的重要性會大幅度提升,至2050年行為改變減碳量占總減碳量16%2

C40聯盟指出,城市消費是造成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因素,城市可透過影響全球供應鏈,對其地理邊界以外的溫室氣體排放產生重大的影響。

至2050年,為了降低城市溫室氣體排放,透過提高材料效率、建築物使用率、改用低碳材料與水泥及重複使用建築組件,可降低44%建築物與基礎設施溫室氣體排放;改變飲食習慣與減少食物浪費,可降低60%食物消費所產生溫室氣體;減少汽車保有量與延長使用時間,可減少39%私人運輸所產生溫室氣體;減少購買新服裝數量與供應鏈浪費,可減少66%衣物消費所產生溫室氣體;優化資通訊設備使用時間,可減少33%使用電子產品與電器所產生溫室氣體;減少航班與增加採用可持續性燃料,可以減少55%航空運輸所產生溫室氣體3

 

雖然很困難,但人們的行為可以改變

民眾行為可以改變而且確實會發生。從歷史經驗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民眾行為改變的案例。近兩年隨著COVID-19 疫情的大流行,使民眾旅行、購物、工作方式均有顯著的變化。只不過,民眾行為有相當大的僵固性而不易改變。

特別是便利商店裡架上滿滿塑料包裝時,民眾很難避免使用;當私人運具普及且道路不塞車,就很難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採取步行或騎自行車的交通方式;當我們的餐館、飲食文化都充斥著紅肉時,便很難實行植物性飲食。

 

政府法規、企業商業模式
可改變民眾行為

民眾行為的僵固性,使得行為改變是困難的。但是目前距離2050年仍有相當長的時間,可以讓我們透過法規與政府政策、企業商業模式,改變人們生活方式與能源消費模式,朝向淨零永續路徑發展。

法規與政府政策具有強制性,是改變民眾行為朝向淨零永續發展最快速、也最有效的工具

例如歐盟宣示2035年停止銷售新的燃油車,將改變民眾車輛購買行為,進而減少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且於2022年第三季公告《產品維修權法案》,要求製造商必須提供維修零件、工具和資訊,以消除維修障礙,讓民眾或維修公司可以獲得維修資訊和零件,進而延長資通訊使用時間。

不過這種透過法規改變民眾行為的非自願性方式,容易演變為限制民眾的行為模式,這使得政府在推行這類政策會猶豫不決,此時公平、公正、以及有效獲得民眾支持,是提高政治可接受性的關鍵

如果民眾認為淨零永續行為在社會上是不公平的,那麼行為改變措施的接受度就會降低,甚至可能產生類似法國的「黃背心」抗議活動。

 

企業發展淨零排放商業模式,
引導民眾淨零永續行為

「淨零永續」行為改變將帶動產品與服務需求,也會在整個供應鏈和行業中引發結構性的變化。

更重要的是,企業的商業模式、商品、供應鏈與投資決策,會直接影響消費者可選擇的產品型態

因此,企業也是促進行為改變的重要角色。然而,企業永續商品或商業模式若無法得到民眾的認可,則淨零行為也不會發生。由於企業沒有政府的法規強制力,因此瞭解民眾行為的方式和原因,並據以設計有效行為干擾措施,進而改變民眾行為,成為企業發展低碳商業模式關鍵。

Love to Ride公司開發互動式社群平台及GPS路線規劃整合而成的Love to Ride App免費應用系統,促使民眾以自行車或步行取代汽車行程。該系統發源於2013年紐西蘭的行為改變研究計畫,而後由自行車商Thomas Stokell開發成軟體並擴展至歐洲、大陸、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目前已成功促使超過3.4萬人以騎乘自行車做為移動載具。

 

瞭解民眾行為是改變行為第一步

行為洞察(Behavioural Insights)來自行為科學、神經科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等學科,旨在瞭解人們在做什麼、他們為什麼這樣做,以及政策如何鼓勵符合社會需要的行為改變4
企業在試圖促使民眾產生淨零永續行為,首先,要分解行為並瞭解阻礙行為發生的問題為何?

Love to Ride公司為了鼓勵民眾騎乘自行車,將騎自行車上下班的過程分解成幾個階段,然後分析每個階段中,對於騎乘自行車行為的困難與障礙,例如:不會騎乘自行車、自行車車道安全問題、不知道公共自行車設施所在等等,並針對每個困難提出解決方案。

 

以EAST原則設計行為干預措施

瞭解民眾行為後,就能設計行為干預措施,來激勵淨零永續行為改變,這些干預措施應該具有便利性(Easy)、吸引力(Attractive)、社交性(Social)與即時性(Timely),這四項原則由行為洞察團隊所設計5

人們傾向於直覺性的決策,因此淨零永續行為必須設計的簡單、訊息清楚、降低民眾選擇困難,甚至於將淨零永續行為列為預設選項時,使得淨零永續行為被視為一種隱含的建議、規範或安全的選擇,更容易獲得民眾實行。

再者,淨零永續行為可以透過圖像、顏色或客製化吸引民眾目光行為,進而促使其實行。再搭配經濟性誘因,通常能有效改變民眾行為,例如:可採用樂透、聚焦於誘因之稀少性、遊戲化等方式提高經濟性誘因,引導民眾實行淨零永續行為效益。簡單和具有吸引力是設計行為干預措施重要的配對。如果沒有吸引力,人們不一定會選擇容易的東西。但是將兩者放在一起,透過具吸引力的永續行為設計,加上是簡單且直接可以決定,相對行為就會開始改變6

人類屬於社交型動物,深受周遭人群言行影響,因此當我們知道多數人從事的行為,會鼓勵其他人做相同的事,便會善用社交性,展現大多數人已經從事淨零永續行為,利用社會關係網路與群體認同,鼓勵人們對他人承諾執行淨零永續行為

在不同的時間點,會影響行為改變是否發生,例如當有重大事件(發生重大天然災害,或結婚、生子等人生事件)發生時,人們特別有可能改變行為習慣。因此,行為干預措施,必須先瞭解民眾行為決策發生的時間點,以及何時行為改變最容易發生,在人們最可能實行淨零永續行為時提醒他們

另外,人們普遍具有重視短期成本效益,忽視長期成本效益等此類犧牲長期、強調短期的現象,稱之為「當下偏差」7,這使得在設計行為干預措施時,在行為改變前期設計特定誘因,或將行為改變成本延後產生。

行為改變必須成為未來低碳政策、生活方式選擇、產品開發和基礎設施升級的重要關鍵要素,只有在社會與民眾行為發生實質性和可持續變化的情況下,才能實現我國 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

 

IEKView

透過行為洞察和EAST原則,協助民眾改變行為

國際重要的機構研究均表示,行為改變是達成2050淨零永續重要措施。透過政府法規、企業服務與商業模式提供,可以改變民眾的行為,落實淨零永續行為。然而,民眾行為的僵固性,大幅度提高政府與企業的行為改變措施執行困難度,甚至衍生民眾抗爭的反效果。為了提升民眾落實淨零永續行為,建議政府或企業在設計相關政策或產品時,需先透過行為洞察,瞭解民眾行為,以及行為背後的原因,然後採取EAST原則設計行為改變干預措施,最後再將干預措施、技術、基礎設施三者整合,落實推動行為改變,以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註:
1. 《2022臺灣民眾淨零永續行為調查》,針對18~64歲具臺灣國籍民眾樣本進行網路問卷調查,瞭解民眾對20項淨零永續行為傾向,總計回收有效問卷1,679份,抽樣誤差為正負2.39%。
2. IEA (2020), Net Zero by 2050 A Roadmap for the Global Energy Sector ,OECD/IEA
3. C40 Cities (2019), The Future of urban consumption in a 1.5°C world.
4. IEA (2020),Behavioural insights for demand side energy policy and programmes: An environment scan ,OECD/IEA
5,7. Service,O. et al.(2014), EAST Four Simple Ways to Apply Behavioural Insights ,Behavioural Insights Team, in partnership with Cabinet Office and Nesta
6. Suzy Sharpe , Net-zero habits, https://www.mottmac.com/views/net-zero-habits

本文檔案:2022 IEKTopics|行為改變 實現淨零永續目標下載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