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環保署長張子敬:資源循環 低碳轉型關鍵
      • 工商時報,文/邱琮皓
      • 2020/10/30 上午4:40
      • 313

      台灣第一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是以2020年較基準年(2005年)減量2%,但外界認為碳排居高不下,數據成績單不夠漂亮,面對第二期目標來臨,環保署長張子敬期許即便循環經濟被認為「經濟不可行」,也希望能透過法令、補貼讓「資源循環」,只要能讓資源循環起來,低碳轉型就會成功。

      張子敬表示,從一開始訂出減碳路徑時,已經預見到以2005年為基準點來規劃路徑,一開始緩升,之後才會向下降,「這是我們的預期」,第一階段降低2%,原本還會覺得有些挑戰。他解釋,不是企業不願意做,而是台灣最大的問題在於能源有98%都來自進口石化原料,如果沒有改變燃料型態、要大量減碳真的很困難,要利用再生能源才有機會。

      張子敬坦言,從現在看起來要達到2%,「這目標不是沒有機會達到,只是還要很努力」,從溫室氣體排放量來看,現在已經回到2005年時的水準,今年還有機會繼續減,離2%目標不會太遠。

      環保署下一階段第二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已出爐,明確規範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及環境部門等六大部門在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上限,須較2005年基準年再減10%,同時訂定電力排放係數目標:2025年每度電排放0.388公斤二氧化碳(CO2)。張子敬指出,這讓環保署更進一步檢討溫管法還有哪些要加強。

      近期外界熱烈討論碳相關費用,傳出環保署規劃比照新加坡針對排碳大戶課徵「碳費」。張子敬解釋,由於歐盟打算在2023年開始實施「邊境碳稅」,如果產業減碳不力,成本就會增加,台灣的高科技產業都是以外銷為主,這樣等於會增加另一層非關稅的貿易障礙,這也促使環保署有更積極的做法協助企業達到減碳目標。

      張子敬強調,過去碳費跟碳稅都有討論,但目前認為碳費最可行,而環保署在收費有空污、水污等經驗,所以碳費設計方式也是希望能比照專款專用,對於努力減碳的企業可以獲得適當的補助,而還沒有開始減碳的企業則會面臨收費的壓力,「這是一個經濟工具,不是財政工具」。

      全球供應鏈對綠電需求越來越大,太陽能發電今年也在台灣的夏季尖峰用電貢獻良多。張子敬說,環保署有些很顯而易見的綠色政策,像使用綠色建築、鼓勵建築建置綠籬、綠牆,「但這些都很治標」。

      談到減碳、低碳真正治本,張子敬強調,環保署長期推動資源回收,是希望「讓資源動起來」。以玻璃為例,從礦石提煉、把玻璃熔化,兩者相比耗能差很多,後者更減排、低碳,但要引導企業決定是否投入循環經濟,最重要就是成本考量,最顯易見例子就是再生紙,因為成本較原生紙更高,很難光靠經濟效益建立循環。

      「如果只講循環經濟,當企業覺得經濟不可行的時候,就無法循環。」張子敬強調,站在環保署的立場,期待資源可以一直循環,所以在行政措施、法令上,甚至運用回收基金,透過適當的補貼,讓資源循環動起來,就能實現低碳轉型的目標。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