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化產品 打造鋰鐵電池新未來
- 《經濟日報》,吳毅倫/撰稿
- 2020/7/13 上午0:00
- 330
新聞大綱
陳莆堦個人觀察,一般消費者可接受環保產品的極限大約是傳統商品2-4倍的價格,而Led產業跟鋰鐵電池很類似,當初最早投入的因為價差在20-30倍,導致先投入的廠商幾乎完全陣亡,被大陸廉價的產品打的完全沒有招架之力。
鋰鐵電池由於是全新產品,常發現做電芯的只懂得電芯的規格及數據,做BMS的只知道傳統鋰電池的管理,做機構的也不知道在車輛上的震動、溫度的注意事項,甚至研發者很難真實了解汽機車直流大電流的實際狀況,也讓台灣鋰鐵產業無法大步發展。
陳莆堦表示:「很幸運的我們創立自己品牌RCE,雖然價格很高(8-10倍),但是我們守住.....
本文為免費文章,請您
登入後使用。
更多新聞
- 中信金推動ESG 紅到國外
- 高雄空汙嚴重 空拍如海市蜃樓
- 日日興堆高機 鋰電池免費試用
- 宇軒集團 綠能界黑馬
- Growatt 以高TP值贏得肯定
- 南方電力綠電通交易平台 3/1上線
- 安全天數下降 缺電風險大增
- 美國製電動車電池 掀投資熱
- 研華能源方案獲台電認證
- 鴻華首款電動車 傳6月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