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疫情過後 迎向科技應用爆發年代
      • 中國時報,(作者尹啟銘為前經建會主委、前經濟部長)
      • 2020/6/2 上午5:30
      • 388

      疫情過後產業何去何從?由於將面臨需求下挫、國際經濟動盪不安的局勢,也將迎來科技應用爆發的年代。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引發全情經濟海嘯,隔年全球貨品出口從前一年的成長15%驟降為衰退23%。

      今年新冠肺炎肆虐,世貿組織(WTO)認為其對貿易的衝擊超越2008年的金融海嘯,預估全球貨品出口會衰退13~32%,視疫情時間長短和擴散情況而定。

      疫情過後各個國家要處理的是財政、金融、企業倒閉、失業等紛至沓來的問題,產業界所要面對的是需求不振的泥淖。

      國際經濟局勢動盪不安除了新冠疫情因素之外,主要是美陸衝突擴大加劇。

      美陸兩個經濟體占全球經濟總量高達40%,去年美陸貿易戰進入白熱化,導致全球貨品出口衰退3%。

      雙方除彼此施加進口懲罰性關稅,美對陸、陸對美平均關稅分別從3.1%、8.0%提高到20%,美國並對陸方採取多方面貿易制裁措施,造成產業供應鏈從大陸移出的鬆動。

      今年新冠疫情爆發,初起之時大陸封城、封境,造成供應鏈斷鏈現象,普遍認為全球供應鏈會加速離開大陸,但等疫情擴散至東南亞、美洲、歐洲各地,供應鏈斷鏈亦隨之發生,不只大陸一地為然,始知這是全球化的結果,在疫情籠罩之下無一地倖免,產業界布局的思維應有所調整。

      另外,美國總統川普面臨年底大選,利用新冠疫情、大陸制定港版國安法等事件加大對陸方制裁的力道,擴大美陸衝突,使全球經濟處於高度不穩定的狀態,也將強化全球供應鏈產生變化的趨勢。

      全球供應鏈會如何重新配置,目前尚難有定論,但歷經美陸貿易戰、全球新冠疫情的洗禮,大致會朝分散降低風險、接近市場商機等方向發展。

      事實上在不確定、不穩定的世局,多元化就是降低風險最好的方法。

      依此原則,兼顧風險與成本考量,全球供應鏈大致會從大陸一頭獨大變為亞洲、美洲、歐洲等地多頭區域供應鏈的形成,亞洲則仍會以大陸作為中心,或有可能東協成為低端產品的供應鏈而與大陸相輔相成。

      除了在地理上供應鏈會因應各國關稅、貿易政策及風險等變化作移動,科技方面如工業4.0的推進適用於小量多樣客製化的需求,也有利於區域供應鏈的形成。

      在此情況下,為配合區域供應鏈的發展,會加速區域經濟合作協定的簽署與成長,例如複邊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及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等,促進區域內經貿的自由往來。

      但這是當前蔡政府在其政策主張下最無法突破的挑戰,其結果會是進一步造成台灣產業外移和空洞化。

      去年陸美貿易戰,台灣出口僅微幅衰退1.4%,今年雖遭遇新冠疫情衝擊,1-4月出口仍逆勢成長2.4%。

      但魔鬼總是藏在美麗數字底下,去年至今出口皆是IC等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訊產品一枝獨秀,IC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從2018年的28.7%增至今年1-4月的34.1%,幾乎所有傳統產業出口皆呈現衰退,例如主要傳產: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機械、塑橡膠製品、化學品等都是兩位數下跌。

      除了蔡政府本就對傳產不屑一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傳產沒有FTA的免關稅待遇,出口競爭力下滑,或許這就是在蔡政府執政下傳產的宿命。

      在全球化的逆流中,數位科技是少數繼續推動全球化的力量。

      疫情期間,數位科技應用於疫情管理得到快速的發展,包括疫苗/診斷/治療方案、遠距醫療、自主管理/居家族群管理、遠距辦公與遠距線上教學等社會/經濟體系維持支援等,帶動許多應用的創新,也在疫情後帶來新的商機。

      走過疫情和世界動盪的煎熬,產業界所面對的是不同面貌的世界,企業要有新的營運模式,作好因應危機的準備;面對不穩定的世界政經局勢,要做好分散風險的布局;處於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要培育應用科技創造商機的能力。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