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李鍾熙:跑好接力賽 生技轉大人
      • 工商時報,杜蕙蓉/專訪
      • 2019/10/14 上午5:30
      • 320

      2020年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台灣再度拿下主辦權,將有助於產業國際聲量放大;居功厥偉的台灣生物產業協會理事長李鍾熙表示,生技是知識門檻障礙高的產業,更是一場漫長的接力賽,台灣在市場規模不大、資金不足的劣勢中,更需要和國際接軌,增加國際能見度,透過研發、智財、資金、臨床、市場等不同階段的資源整合接棒,加入國際供應鏈,才能「轉大人」。

      李鍾熙認為,台灣生技產業在這一場國際賽局中,必須要有全世界都能看到的創新、爆發性的技術,才可望脫穎而出,而以現階段來看,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的醣化學應用、少數突破性的新藥、後起的第三代基因定序、和生技結合光電的醫材開發,或有機會在三至五年內看到成果。

      此外,政府也應該推動大型臨床研究計劃,以充份運用台灣寶貴的生物及健保資料庫,若能將臨床醫學、基礎科學和大數據整合,將可造不錯的商機。

      以下是他的看法紀要:

      拚含金量

      爭取生技大會來台

      問:如何看BIO Asia連續兩年(2019、2020)移師台灣的正面能量?

      答:生技產業要和國際接軌,就必須爭取國際型生技大會來台舉辦,其帶來的海外國家隊、國際藥廠、專家、創投,分享產業趨勢和技術,必然會擴大產業視野,加上一對一的媒合,都有助於讓台灣走進世界,世界看見台灣。

      我認為以生技產業醞釀已有10年以上的能量,如果BIO Asia等國際大型活動能持續在台灣辦個幾年,生技產業在國際的聲量和含金量應該會大大的加值。

      問:生技產業一路走來都非常的坎坷,原因是什麼?

      答:過去台灣產業多以製造為主,講求「供應鏈」的整合。

      如傳產和電子供應鏈,從原材料、零組件、模組、到成品,上中下游串起來就很有力量,時間也不用花很長。

      但生技產業講的不只是供應鏈,而是從產品的研發、驗證、製造到應用行銷的「價值鏈」,製造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這個價值鏈不僅長而且十分複雜。

      門檻超高

      用價值鏈取代供應鏈思維

      以新藥來看,從早期研究發現、臨床前試驗、人體臨床,到取證產品上市銷售,平均約需12至16年,開發成本從過去約10億美元到現在的30、40億美元,期間還有智財、法規、生產製造、上市後的銷售等問題,因為戰線太長,每階段專業知識門檻又高,往往無法一條鞭從頭做到尾,因此要靠接力,每個公司或機構都只扮演其中一段的角色。

      更何況各國法規不同,台灣還有政治口水、司法干擾等,處境更是艱辛!

      再則,台灣市場較小,只能做試驗場域和跳板,而無法成為主戰場,而且政府、資本市場、投資人所能承受的風險有限,沒有足夠的資源、知識和勇氣可以獨自力挺。

      問:要如何解決產業這種先天不利的窘狀?

      答:生技是一場長程接力賽,且接力的各棒次中,有些在國外才有,因此台灣不需要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而是要建構加入國際價值鏈接力的能力,靠著與國際公司機構的連結,就能順利跑完全程,把生技新藥產品推到世界的大市場。

      而此能量不是只停留在代工製造,而是要強化產品研發和國際連結。

      同時除了擴大國際參與度外,在區域合作、ICT與生醫結合、跨領域投資也要強化。

      問:就你的看法,能夠打進國際競技場的條件是什麼?有看到產業領先的技術嗎?

      答:台灣要生技產業要在國際真正占有一席之地,須具備三條件,一是產品的市場重要性夠分量,其次是具足夠的差異化,三是世界頂尖的創新技術,現階段看來還不夠多,這是我們最大的挑戰。

      比較有機會的例如: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的醣化學應用、少數突破性的新藥、後起的第三代基因定序、和生技結合光電的醫材開發,或可能有機會在3-5年內看到成果。

      問:產業目前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答:科技研發如果太短期是無法真正解決問題的!全世界都能看到的創新、爆發性的技術,目前台灣很少;因此,要更積極勇敢地投入基礎研究,探索創新科技,中研院、工研院等機構都應該扮演這樣帶頭的角色。

      台灣優勢

      結合健保資料庫創商機

      另外,就是要投入大型計劃,國外很多大型計劃,都是由政府支持推動,例如美國在1989年,結合全球各國40個研究機構,花費長達15年、高達30億美元的經費,完成歷史上第一個人類基因體(Genome) 定序,因而帶動了精準醫療。

      而台灣有寶貴的健保資料庫,最特別的是它有時序性,紀錄同一人不同時期健康、生病、復原、再生病的全程醫療紀錄,不像其他國家由於不同醫院看診或理賠,資料不連貫;這個資料庫,若能加上高醫療水平、科技創新、人工智能、臨床法規的整合,由政府支持,利用大型計劃,必能發揮台灣的優勢,創造大商機。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