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青年失業還會升高
      • 工商時報,于國欽
      • 2020/1/19 上午5:30
      • 155

      民國70年,20~29歲青年人口占20歲以上民間人口比率高達33%,隨著出生人口下滑,此一比率於80年降至27%,90年再降至22%,108年續降至16%。

      ■依主計總處統計,107年我國海外就業人數74萬裡面,未滿30歲的有15萬人,十年來增加了四萬人。

      若依學歷觀察,以大專及以上者高達55萬人最多,若依性別觀察,男性40萬人也略多於女性。

      總統大選落幕,這場選舉讓朝野嘆服年輕人的力量,如果年輕人是指20~29歲,去年這個年齡層的人口占20歲以上民間人口16%,此一比率雖低於昔日,但影響力仍不容小覷。

      經過這場選舉,年輕人備受重視,然而我們除了想到選票,更該想想如今年輕人所面臨的就業、低薪、高房價等問題。

      事實上,這回執政黨大勝,並不代表年輕人的處境已獲改善,相反的,問題依然存在,而且更甚於三年前。

      譬如就業,雖然政府十多年來一直推動大學教育的最後一里,但由於國內就業機會太少,以致遠赴海外工作的年輕人十年來大增四萬。

      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獲海外就業、少子化之助,去年20~24歲男性失業率12.2%、25~29歲女性失業率6.1%,仍然創四年最高。

      低薪困境持續難解

      海外就業可以紓解失業,不難理解,但少子化為什麼也能紓解失業?眾所周知,台灣每年暑假總有十多萬畢業生湧入勞動市場,由於市場沒那麼多工作機會,總會把失業率推升至一年的高峰,直到9月學生重返校園,勞動供給下滑,失業率才又回降,這裡啟示出一條法則:「失業率的升降,取決於勞動供給的消長。

      自民國八十年代後期,台灣新生兒一路跌破30萬、20萬,時光荏苒,昔日的少子化問題已變成今日的勞動供給下滑現象,以前畢業季20萬人找工作,現在只剩十萬人,援引前述法則,勞動供給下滑當然有紓解失業之功。

      在海外就業、少子化兩股力量紓解下,失業率理應下降,惟事實上並未下降,其所反映的正是國內優質就業機會太少,特別是年輕人的處境更是如此,調查顯示,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四年來一直在2.8萬元打轉,扣掉通膨率,四年來薪水幾乎是停滯的,這樣的就業環境自然要引起民怨的。

      根據人力運用調查報告,失業者之所以失業並非沒遇到工作,而是薪水太低讓他們打退堂鼓,去年遇有工作的失業青年,逾六成是因為薪資太低而選擇繼續失業,同一比率五年前才四成多,顯示低薪正是讓年輕人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求職將更僧多粥少

      更值得注意的是,勞動市場上雖有兩股紓壓的力量,但也存在一股加壓的力量,這股力量就是扶搖直上的青年勞參率,十年來20~24歲勞參率已由50%直逼60%,勞參率升高代表有更多勞動力被釋出,依前述法則,自然會讓失業升壓。

      何以青年勞參率會逐年升高?這顯然是近年役期縮短、追求高學歷風氣轉淡所致,依此一趨勢未來幾年會有更多的勞動力從軍中、校園釋出,勞參率還會再上揚,有機會挑戰70%的歷史紀錄,影響所及,25~29歲勞參率也將同步上揚,倘國內沒有足夠工作機會,這一波勞參率的上揚恰足以把青年失業率推升至另一波新高。

      未來幾年,青年失業率仍然取決於海外就業、少子化、役期縮短、追求高學歷風氣轉淡這幾股力量的消長,然而只要低薪問題不改善,AI自動化生產持續發展,青年失業率升高恐已是必然的宿命。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