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p
2019 IEKTopics|結合區塊鏈服務應用 成為新地方創生典範

永續在地發展 首要實踐地方創生

台灣在1987年解嚴後,社會能量逐漸釋放,生活社區的永續發展成為重要的政府政策、資源與民間團體協力的場域。從1990年代開始的「社區總體營造」的倡議與政策推動,整合「人、文、地、景、產」五大社區發展面向,推動社區的永續發展,並導引了政府部門的資源挹注,如文化部,以及其前身的文建會的社區總體營造計畫。隨後在2000年以農村再生的主軸,由農委會推動的農村再生計畫,經濟部推動的商圈發展計畫,地產基金所投入在產業的復興與行銷等,均面向社區永續發展的目標。

進入21世紀的台灣,除了高齡化、少子化等議題挑戰台灣的永續發展外,受到交通便利、服務業發展,就業人口移往都市,吸收人力資源投入以都市生活為基礎的服務、零售等產業發展;人才的移動使得具有科技、智財等產業發展,進一步向都市集中。無論都會、鄉村社區的永續發展,都面臨了嚴峻的考驗。都會外來就業的移民與在地歷史文化的脫節,以經濟為主體的生活,僅落在消費的人際關係。鄉村的人口外移以及老齡化的趨勢,惡化了鄉村在文化傳承、產業發展、環境保護的問題。

地方創生服務系統

因此,台灣面對老齡化、少子化的社會以及城鄉發展失衡的議題,應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作為歸納分析各項議題的架構,重新檢視跨部會面對城鄉創生議題的資源配置以及行動方案的有效性,才能發揮系統性的資源連結,驅動產、官、學、研專業投入,達成合作創新的目標。

 

區塊鏈的服務創新應用 創造在地永續新契機

地方創生的行動建立在社區總體營造的基礎上,以區域的社會網絡和累積的文化、歷史、地景、產業等價值,探索如何發展一個循環自立的價值創造系統。透過參與個體(自然人、公部門、法人、企業等)的價值創造與連結,形成有效能的治理機制,達到內外資源的匯集、能耐的發揮,促進地方的永續發展。系統性、已發展的商業運行體系,例如連鎖零售業(便利商店、連鎖餐飲、賣場等)可以加值於其所建立的資訊系統與供銷網絡,有效地達到擴點與業績;然而,其所獲得的利益回歸企業總部與股東,在地的社區僅是消費者的角色,頂多增加一點年輕人擔任兼職店員的工作機會。結果,在商業效率的運行下,在地的生活所需大都被連鎖企業所取代,自給自足的價值鏈成為微弱的價值體系,無法維持在地的生機之下,勞動人力移出在地價值體系,讓地方產業網絡斷裂,嚴重影響在地永續發展。沒有產業就沒有在地生活,沒有在地生活,就沒有文化傳承與創造。因此,面對微弱、缺乏系統化的在地產業網絡,網絡中行動者的資源連結、營運管理等資訊系統,是無法從慣型的企業資訊系統架構來滿足。一個去中央化與中間化,具有信任機制的資訊技術,可以協助地方中小企業組織、個人、非營利組織等降低資訊管理成本,達到統合協調與營運效能,成為價值創造系統的神經網絡。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的本質、實作與應用,符合此議題任務的適切科技。雲端技術、物聯網、區塊鏈安全、認證等技術的發展,未來在地方創生的服務創新上具有其實踐的利基。以下以兩個場域的地方創生主題以及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模式,為新科技服務業者可以發展的解決方案。第一個場域為應用達悟幣的蘭嶼;第二個場域為以合作經濟所發展的大山背博物館區塊鏈。

 

蘭嶼達務幣 保存文化價值同時創造特色經濟發展

蘭嶼鄉,在台東外海的美麗島嶼,是達悟族的生活與經濟場域。達悟族在蘭嶼有六個部落分屬在四個村,不像其他原住民族部落頭目的治理模式,達悟族是一個比較平權的社會組織。因為台電公司在蘭嶼設置核廢料貯存場的爭議,凝聚在地對於環境永續的共識。然隨著台灣社會的休閒觀光活動的普遍,蘭嶼也成為了許多外人登島旅遊的重要目的地。除了以外人登島旅遊所發展的各類型服務產業,如住宿、遊島、潛水等,如何創造達悟族的族群認同,經濟、文化永續等議題,隨著外來族群互動與經濟活動的頻繁,更顯其急迫性與重要性。

在地的兩大NPO組織:基督教蘭恩文教基金會、台灣說蘭嶼環境教育協會的努力下,結合了DTCO數金科技所推動的IDGO原住民永續計畫,以區塊鏈技術建立社區貨幣:「達悟幣」(TAO COINs),並發行數位身份證–達悟族人的原住民身份證以及訪客持有的觀光護照。透過手機上下載可儲值達悟幣的智能錢包App,作為當地生活與經濟交易的資訊平台。原住民身份證提升了達悟族的民族認同度;訪客持有的觀光護照,作為智能錢包的身份認證,建立訪客與在地經濟的連結。以下以兩個案例作為達悟幣的應用情境的說明。(1)在地旅遊的聯合行銷:訪客可以在達悟幣的發行點,建立觀光護照,下載智能錢包,儲值新台幣為達悟幣後,支付參加島內的各種活動的消費。島內的店家可以建立聯合行銷活動,經由達悟幣區塊鏈的資訊系統,累積訪客的消費點數,提供折扣或加值服務。一方面增進發訪客兌換達悟幣的誘因,一方面也促進在地店家的合作關係,達到在地經濟合作的效益。(2)企業社會責任(CSR)促進永續發展:來自企業社會責任的資源,可以兌換成達悟幣在島內使用,提高島內的經濟基礎。例如,某企業可以捐助50萬元的經費,作為蘭嶼復興水芋農業的文化;將50萬元轉換成達悟幣,然後,號召居民與訪客在島內參與水芋種植的活動,可以獲得定額的達悟幣的回饋。這些獲得達悟幣的參加者,可以達悟幣進行島內消費,而外來的CSR資源成為留在島內的資源,改善達悟族人的經濟條件以及產業資源。

達悟幣屬於金瓦幣(KINWA COINs)的子幣;而金瓦幣屬於以太坊(Ethereum)的公有鏈,目前以1:1000來綁定達悟幣,讓子幣未來可以在公有鏈上交易。達悟幣運用側鏈的技術(2-way Peg,2WP)整合以太坊公有鏈(Public Chain)與側鏈(Side Chain),讓達悟幣可在公有鏈與側鏈上雙向轉換。一方面達悟幣可以在側鏈進行高速交易且不用支付任何手續費,具有低交易成本的優點,促進其流通;另一方面,當訪客進行消費或族人需要將達悟幣結算換現時,可將達悟幣轉換至公有鏈上的金瓦幣等虛擬貨幣進行交易(如下圖)。

這樣的社區貨幣發行、流通、換現的機制,將在地經濟活動的價值盡量能留存在當地,累積地方創生的經濟資源。經由數位貨幣背後的資訊系統管理,成為在地經濟合作的骨幹,提升小型經濟體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讓盈餘支撐永續發展的能量。

達悟幣與金瓦幣的關係

 

大山背博物館 運用新科技服務創造在地新合作經濟

浪漫台三線,客家聚落、野溪清澈、稻浪縱橫、文風鼎盛的想像,在面臨西部走廊都會化的競爭下,其永續發展受到了嚴峻的考驗。尤其是在新竹台三沿線的鄉鎮,正面對高科技產業就業的吸力,年輕族群大量移往都會工作與生活,加劇了少子化、老齡化社會人口減少、產業失衡的問題,連帶地造成客家傳統的流失,將喪失其在地永續發展的利基。

從2008年服務科學領域在國立清華大學開展以來,即以在地永續發展的議題作為服務系統創新的課題,並以位於橫山鄉大山背區域的台三沿線的鄉鎮作為教學、研究、服務的場域,以開放博物館的願景「大山背博物館」作為區域內外利害關係人的對話與合作的目標。大山背為頭前溪匯集來自尖石的油羅溪與來自五峰的上坪溪的重要地景,大山背以降,有連結城鄉的內灣鐵道、台三線、120縣道、以及68快速道路,具有便利的交通網來運送當地產品到都市,也方便都市訪客接近鄉村。然而,缺乏多元人才的投入,鄉村的產業與環境尚無法大量吸引附近的都市訪客;而產業如農業、傳統技藝等,亦缺乏接續的人才而無法發揮其競爭力。大山背博物館結合人文歷史、自然生態、友善土地農業、觀光旅遊、社區營造與人才培育等系統的服務創新作為博物館的策展方向。以新竹台三沿線的鄉鎮為博物館的場域,在地居民與訪客成為共創價值的夥伴,從庶民生活體驗、四季大自然的親近與感受、在地社區文化藝術工藝展覽、教育學習活動與成果,以及創新的商業化服務都可以成為大山背博物館的「策展」。

大山背博物館規劃藍圖

在科技部的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專案「新竹智慧城鄉創生計畫~地方活力與能力建構」的支持下,國立清華大學與幾個學校教師組成跨領域團隊,從泰雅 口傳文學(Lmuhuw)的傳承、客家聚落歷史記憶的發掘、農業與農村價值的再論述,透過文學、藝術、科技等專業的共創,以合作經濟的手段來連結現有與新創的價值提供者,組成一個價值共創的服務系統,並以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等機制來降低搜尋與協調成本,增進鄉村價值與城市需求的結合,達到城鄉共好的願景。

 

地方創生永續共好 新科技服務成就新商業模式

以下兩個案例可以闡述運用如達悟幣所用的區塊鏈技術以達成城鄉創生的目標:(1)以「新竹城鄉合作社」的組織發行區域貨幣「大山幣」(暫定)作為大山背博物館所連結的服務提供者,例如,大山背休閒農業區、大山北月、內灣鐵道沿線商家、小農、藝術家等,與價值需求者交易的代幣。運用大山幣,一方面強化區域永續發展的認同,一方面增進在地的經濟資產,提升鄉村地區的資源基礎,結合社會資本來達到連結都市訪客價值交換的目標。(2)對於鄉村的新創事業體,例如竹藝傳習工坊、客家創意料理、橘園練功房等以在地資源所開創的新服務,投資者可以「大山幣」作為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的標的,新創事業體可以支付大山幣給價值提供者,然後經由後續營運來回收大山幣,透過流通增進在地價值的連結與流通。城市居民亦可以經由大山幣的使用,發展都市與鄉村社群的生活共同生活體,達成城鄉共好的永續發展目標。

從以上兩個有關地方創生的場域運用區塊鏈技術的案例,可以清楚覺察到區塊鏈技術服務業者的商業機會:作為連結地方創生事業體的價值網絡,降低交易成本,增進資訊處理與回應效能,並提供去中心化、去中間化的信任機制,達成地方價值網絡的價值流動與共創。同時,運用區塊鏈技術與ICO企業模式來促進地方的新創,達成地方創生服務系統的循環自立。

 

清大服科所觀點

台灣面對老齡化、少子化的社會以及城鄉發展失衡的議題,應重新檢視城鄉創生議題的資源配置以及行動方案的有效性,才能發揮系統性的資源連結。地方創生的行動建立在社區總體營造的基礎上,以區域的社會網絡和累積的文化、歷史、地景、產業等價值,探索如何發展一個循環自立的價值創造系統。蘭嶼以區塊鏈技術建立社區數位貨幣將在地經濟活動的價值盡量能留存在當地,累積地方創生的經濟資源;浪漫台三線沿途鄉鎮以開放博物館為願景,透過文學、藝術、科技等專業的共創,以合作經濟的手段來連結現有在地服務業者與新創的價值提供者,組成一個價值共創的服務系統開啟地方創生。未來將可運用區塊鏈技術與ICO(Initial Coin Offering)企業模式來促進地方的新創運行,達成地方創生服務系統的循環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