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expert熱門專家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FIEKView:車輛大未來 共享、自駕驅動產業革新
        • 2018/07/03
        • 5007
        • 210

        想像一下,未來計程車將是沒有司機的自駕車,透過大眾共享讓使用成本大量降低後,私家車不再是家戶必備的交通工具,這樣的經濟模式,在不久的將來即將成真。共享經濟與自駕車出現後,翻轉了車輛產業發展,因應共享經濟產生的流動性服務,以及異業廠商跨入,已成為車輛產業的新樣貌。

        在智慧城市發展,人口增加、社會結構改變,預估全球2030年將達86億人、2050年達98億人,2100年將達112億人。大量的人口將造成環境負擔積累、資源耗竭排放、能源問題與永續發展等問題。由於人口高度集中,移動需求高漲,都市管理將朝向追求效率、安全、個人化服務;同時,在政府、企業、社會各界推動下,都將帶動車輛產業的技術、產業鏈、商業模式變革。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統計,2016年汽車動力系統、底盤、安全、車體、駕駛資訊等五大電子系統的全球產值,約為2,486億美元,預估到2025年達3,599.5億美元,其中,動力系統成長比例,與法規實施、各國支持電動車發展息息相關,2030年因自駕車、車聯網與分享時代來臨,汽車交通行動服務(MaaS)將有8,000億美元商機,隨著未來汽車年運轉服務次數與頻率提升,AI將大量應用在自動駕駛、車隊自動派遣、線上診斷與維修,零組件服務對象與經營方式也面臨改變。

         

        車輛產業朝共享經濟發展

        由於共享經濟導引流動性服務公司的出現,例如:Uber、Car2Go、DriveNow、Lyft等,加上汽車產業朝向自動駕駛發展,包含戴姆勒、日產等領導車廠正積極推動自動駕駛車,顯示共享自主將是汽車未來發展趨勢,例如Google電動自動駕駛車,目前在英國運行的Lutz Pathfinder與CityMobil2等。然而,私人擁有的汽車不會消失,但流動性與比例將降低。

        因應車輛共享經濟發展,在經濟部技術處科專計畫支持下,工研院研發出自動快充-電動機車共享系統,特色在於提供新的能源補充概念。有別於燃油機車必須加油,電動機車必須長時充電(約4小時),或建構大量電池交換的做法,只要將電動機車推進自動充電座,車輛即自動被夾持鎖固定住並充電。整個流程包括自動夾持、鎖固、通訊、智慧充電連續動作一次完成,可在15秒內完成取車與還車,20分鐘內快速充電完畢,降低電池因人為搬運疏忽導致掉落、撞擊,以及忘記充電導致「電池過放」的風險。車輛在騎乘及充電的時候,資料都會上傳雲端,當電池稍有異樣,就可以馬上維修,有效的延長電池使用壽命。

        此外,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結合車聯網系統,也逐漸成為自動駕駛發展基礎。ADAS構建自動駕駛車輛的感官系統,而車聯網則是溝通系統,兩者技術的發展讓自動駕駛逐步實現。例如:工研院開發的「影像式即時動態障礙物偵測技術」,運用影像處理及平行運算執行深度學習,建構即時多類型物件辨認與偵測,達成自動駕駛車感知系統AI感測與控制模型的開發。

         

        自駕影響汽車電子產業結構

        自動駕駛的發展,衍生出新汽車零組件供應鏈生態,汽車產業供應鏈正醞釀大幅度變化,除了領導車廠與零組件廠商外,異業廠商也逐漸進入汽車產業。全球目前有超過1,700家新創公司進入自動駕駛領域,進行特定技術研究來定義未來的汽車架構、人工智慧與ADAS、聯網、資安、電動化產品與服務。自動駕駛主要參與廠商,包括Mobileye、NVIDIA、東芝、三星等,提供自動駕駛關鍵技術與產品,NVIDIA則找台積電代工,Mobileye、On Semi、英特爾與Delphi、BMW合作發展車用影像感測系統,未來Mobileye eye Q5可以與中央電腦結合進入自動駕駛系統。

        工研院技術移轉給鼎天國際的行人安全應用技術,並共同合作開發的一款車對人V2P產品OMEN,也是異業廠商進入汽車產業案例。OMEN的設計將具有WAVE/DSRC(車用環境無線存取/專用短程通訊)功能的通訊單元,設計成手機殼的形式,讓行人與週邊車輛可不斷地彼此相互傳遞訊息,在行人即將與車輛發生碰撞時,可透過智慧型手機對行人與駕駛進行警示,並且可透過與穿戴式裝置配對,警示腳踏車、機車騎士與行動不便者,提升用路人的道路安全。

         

        本文同步刊載於2018年7月1日【工商時報】
        著作權所有,內容非經同意不得轉載

        本文檔案: 不提供檔案下載!
        210次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