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專區
  • 登入
  • 註冊

events近期活動

      keyword關鍵議題

      POP REPORT熱門文章

      i卡會員

      歡迎免費加入,享有多項免費權益!

      >

      PRESENTATIONS主題推薦

      POPULAR熱門專區

      宣胡博警示 生態逼近臨界點
      • 中國時報,謝錦芳/專訪
      • 2019/9/16 上午5:30
      • 300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創辦人兼榮譽所長宣胡博(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接受《中國時報》獨家專訪時表示,全球許多生態系統如格陵蘭冰原、亞馬遜森林逼近不可逆的臨界點,應採取更積極行動挽救,否則將導致人類文明的毀滅;他同時鼓勵年輕人為未來而戰,老一輩有責任確保下一代能過好日子。

      諾貝爾和平獎2007年頒給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宣胡博為IPCC重要成員。

      宣胡博最早提出全球應致力於將地球溫度升幅控制在2℃以內,目前這個目標從嚴訂為1.5℃,以因應暖化危機。

      他長期為德國總理梅克爾及歐盟主席的氣候變遷與科技諮詢顧問。

      宣胡博日昨應中央研究院邀請來台訪問,參加「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研討會,並發表專題演講。

      他同時拜會副總統陳建仁、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台灣與德國在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對策方面可加強合作,台灣在科技方面有相當優勢,應在全球創新研發扮演重要角色。

      以下是宣胡博接受訪談摘要。

      支持瑞典少女站出來

      問:聯合國氣候行動高峰會9月23日在紐約召開,瑞典少女桑柏格(Greta Thunberg)受邀參加,您對她發起「氣候罷課」的看法?

      答:桑柏格2個月前到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來看我,她希望多學一些氣候變遷的知識。

      她對氣候變遷憂心並發起社會運動,獲得全球關注,我相當欣慰。

      我非常鼓勵年輕人要為未來而戰,因為這是他們要面對的未來。

      我今年69歲了,假設現在10歲的孩子,他們要面對本世紀末非常嚴重的氣候災難。

      我鼓勵年輕人發聲,你們怎能眼睜睜地看著你們的未來被毀滅?這時候,需要一個象徵性的人物,桑柏格正扮演這樣的角色。

      每個年輕人都有權利為未來而戰。

      桑柏格現象也提醒老一輩,我們必須負起責任,我們這一代享受現代化生活之際,也要確保下一代能過好日子。

      所以,我百分之百支持桑柏格。

      極端氣候變成新常態

      問:今年熱浪侵襲歐洲,德、法、比、荷等國氣溫均創歷史新高,這個現象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答:今年德國有20個地點測得溫度高達41℃,有一個地方甚至出現42.6℃的歷史高溫,這麼高的溫度根本難以忍受,這個溫度比先前的紀錄高出2℃。

      地球能量失衡,大氣循環模式改變,這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南北極暖化的速度高於地球其他地方,高速氣流(Jet stream)變慢且形成巨大波動,由於海洋升溫比陸地緩慢,這些高速氣流盤旋在陸地上空,可能停滯6周到8個月。

      大氣模式改變,帶來極端氣候。

      未來的極端氣候變成新常態,沒有人能預測。

      以2010年為例,熱浪侵襲俄羅斯,帶來高溫,不久後,巴基斯坦發生洪災,很多地方出現乾旱、洪災不斷循環發生。

      未來氣候波動性增加,以德國為例,前年雨量很大,去年和今年則是乾旱。

      在極端氣候下,農民受害最大,旅遊業也受衝擊,影響非常大。

      憂心亞馬遜雨林崩壞

      問:亞馬遜雨林大火對全球暖化帶來什麼衝擊?

      答:亞馬遜雨林擁有地球上最豐富的生態系,有如一本生命之書,人們卻在尚未打開這本書之前,就毀滅它,這是很愚蠢的作法。

      亞馬遜雨林在氣候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幫助維持氣候穩定,並吸附大量CO2,你把雨林燒毀,釋放大量CO2到大氣層,將加速全球暖化。

      亞馬遜雨林大火持續4周,估計釋放出來的CO2相當於比利時1年的排碳量。

      我最擔心的是這場大火若持續下去,將達到不可逆的臨界點,如此一來,整個亞馬遜雨林可能完全崩壞,屆時我們不再有如此龐大濃密的雨林覆蓋,拉丁美洲會變得乾旱,農業難以持續,整個拉丁美洲的面貌將完全改變,這就是亞馬遜臨界點。

      好比南北極融冰,一旦達到某個臨界點,再也無法回頭,這將是大災難。

      台灣應積極能源轉型

      問:近年台灣遭遇極端氣候頻率越來越高,您對台灣在因應氣候變遷上有何建議?

      答:由於海水溫度上升,颱風強度越來越強。

      氣候與自然環境改變,農業會變得更加困難。

      想想看,各國農業累積數千年的經驗逐漸發展而成,如今氣候與自然環境變化太快,就好像全球農民經過大風吹,瞬間被安置在錯誤的土地上,外在環境改變了,以往的農耕方式完全派不上用場。

      對抗氣候變遷,我們需要大轉型,邁向低碳經濟。

      在能源轉型方面,有許多創新方法,例如木造建築比起傳統鋼筋水泥建築可減少四分之三的碳排放量,如何打造堅固防火的木造建築,台灣可以發展更多創新模式。

      在鼓勵創新方面,提供一個務實的建議,把傳統上對電價補貼取消,將這筆經費用於成立創新研發基金,聚焦於研發對抗氣候變遷的解方,德國正計畫這麼做。

      更多新聞

      推薦閱讀